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焦点。2018年10月,美国白宫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1](以下简称《领导力战略》),确定了未来4年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3个目标、13个优先领域及相应重点行动,该文件成为联邦部门和社会共同推进制造业创新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中美贸易战的关键节点,有必要对中美两国制造业战略进行比较,为我国提供借鉴。 1 两国制造业战略均由多部门共同制定,但制定机制存在差异 美国通过立法明确了制造业战略制定机制。2010年修订的《美国竞争再授权法案》第102条赋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下属技术委员会制定制造业战略、协调联邦机构在先进制造研发方面的计划与活动的职责[1]。本次《领导力战略》是2012年2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之后时隔6年发布的第二个制造业战略,由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先进制造分委员会编制,该分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白宫科技办公室、商务部及其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小企业局、国防部、能源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劳工部、国家科学基金会、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土安全部、教育部等与先进制造相关的所有部门。可见,此战略是多部门协作制定的战略。 《中国制造2025》[2](以下简称《强国战略》)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性规划,由工信部牵头制定,会同相关部委和工程院等共同编制,并多次征求相关部委、地方、协会学会和骨干企业与院所意见。战略由国务院发布,其中工业管理部门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强国战略》制定之前,我国在制造业战略方面尚未形成制度性工作机制;在《强国战略》发布之后一个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工信部。 2 两国均将制造业视为国家强盛的基石,但现阶段目标有所差异 首先,两个战略期限不同。《美国竞争再授权法案》规定,国家先进制造战略每4年编制或修订一次,因此,原则上本次《领导力战略》的战略期限为4年[1]。《强国战略》是聚焦未来10年,展望到2050年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第二,战略愿景均将制造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领导力战略》强调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繁荣对美国科技、经济、就业和国防的重要性,愿景为“建立先进制造跨产业部门领导力,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强国战略》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愿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发展定位反映了两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差异。美国要“保持美国制造业在技术和产业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强国战略》的提法是,“以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入强国行列为核心”。 第四,战略目标设定方式不同。《领导力战略》在“建立先进制造跨产业部门领导力,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的愿景下,聚焦技术、劳动力和供应链3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定性目标。《强国战略》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以2020年和2025年为时间节点,围绕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由12个指标构成的量化目标体系[2]。之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还提出了重点产业产值、市场占有率等目标[3](见表1)。这种量化目标明确了制造业发展方向,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甚至被视作威胁。如美国参议院小企业委员会在2019年2月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工业未来》报告(以下简称《参议院报告》)提到,“中国要实现其提出的到2025年商用飞机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0%的目标,就意味着波音和空客市场的减少”,“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目标激进……目前电动汽车产业规模的扩张快于实际市场需求增长……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之一是增加向美国的出口”[4]。 表1 中美两国制造业战略比较
期限 | 愿景 | 定位 | 目标 | |
《领导力战略》 | 4年 | 建立先进制造跨产业部门领导力,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 | 保持美国制造业在技术和产业上的全球领先地位 | 聚焦技术、劳动力和供应链3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定性目标,包括:开发和转化新制造技术;教育、培训和集聚制造业劳动力;提升国内制造业供应链能力 | |
《强国战略》 | 10年 | 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 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 以2020年和2025年为时间节点,围绕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由12个指标构成的量化目标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