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4日至19日,美国联邦政府陷入“半瘫痪状态”。80万联邦雇员回家待业,许多公园和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锁上大门,一些政府机构前排起了长龙……就连克林顿总统也被迫取消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计划。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这个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怎么会弄到如此地步呢?简单来说,这是驴(民主党)、象(共和党)争斗造成的严重后果。 美国的本财政年度已于今年10月1日开始,但联邦政府的预算至今仍无着落。更迫在眉睫的是,美国的法定国债限额到本月中旬已达4.9万亿美元,可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却不给白宫继续借债的权利,致使政府无钱正常运转。因此,从表面上看,这是导致政府半瘫的直接原因。 与其说这是一场财政危机,倒不如说是一场政治危机。 众所周知,民主、共和两党在预算问题上的争斗由来已久,而今年则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在共和党看来,许诺在7年内实现预算平衡是它去年夺得中期选举全面胜利的主要原因,而能否真正兑现则事关在明年总统大选时能否把克林顿拉下马。 国会与白宫的预算战经历了两个回合。第一回合发生在今年早些时候。共和党凭借其多数地位,在国会通过了7年平衡预算决议。这项原则性决议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攻势凌厉,使白宫陷入了被动。克林顿犹豫再三,不得不提出10年内平衡预算计划,可是,共和党还是不买克林顿的帐,进而又提出实现平衡预算的具体方案。这是双方争斗的第二回合。共和党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节支和减税。节支主要是针对社会福利项目,仅医疗保险开支一项就砍4500亿美元,与此同时,共和党还计划减税2450亿美元。尽管多数民主党议员表示强烈反对,并指责这是一项劫贫济富的议案,但最终还是在国会获得通过。 在此之前,国会还通过一项临时提高国债限额670亿美元的议案。但是,其附加条件比较苛刻:一是要求新的国债限额(12月12日)到期后再回到原来的4.9万亿美元;二是规定财政部不得动用政府其它基金来解决债务危机;三是要求克林顿在国会通过的平衡预算案上签字,否则国会下次将拒绝提高国债限额。共和党此举显然是想逼迫克林顿在这场预算战中乖乖就范。 克林顿一向以妥协而著称,但这次却例外。当国会将上述两个议案送到克林顿的案头后,他毫不犹豫地挥笔否决,结果爆发了关闭部分政府机构的政治危机。 国会与白宫在预算问题上闹得如此天翻地覆,其根源在于两党的政治利益冲突。去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后士气大振,并试图把平衡预算当作它明年重新开启白宫大门的金钥匙。共和党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克林顿在议案上被迫签字,那将是共和党的一大胜利;若克林顿否决议案,人们就会把政府部分机构陷入瘫痪的责任归咎于他,进而使他威信扫地。克林顿权衡利弊,宁愿关闭部分政府机构,也不向共和党低头,所以将国会的两个议案一一否决。 克林顿采取强硬态度当然也是出于对大选考虑。他反对大砍社会福利开支,是想争取下层选民的支持,因为这部分人是民主党的中坚力量。他不主张给富人减税,也有助于取悦那些对贫富差距拉大而不满的广大选民。另外,克林顿果断动用否决权,还可改变他遇事优柔寡断的软弱形象。 从眼下看,克林顿在这场预算战中似乎暂居上风。据一项最新民意测验,35%的人把目前的僵局归罪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只有7%的人指责克林顿;不支持众院议长金里奇的达64%,不支持参院多数党领袖多尔的为52%。 美国政府半瘫痪状态持续了6天之久,其直接受害者是80万联邦雇员,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不方便,他们怨声载道,指责国会和白宫把两党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共和党领导人同白宫达成一项妥协性临时协议,政府终于在20日恢复正常运转。克林顿同意在7年内实现平衡预算的目标。作为回报,共和党领导人同意在克林顿支持的医疗保健、教育及环境保护等开支项目上手下留情,同时还调低减税幅度。双方商定的临时开支法案可使政府运转到12月15日。达成协议后,双方都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这显然是说给老百姓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