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笔下,“奴隶”这个概念至少可以有四种定义。 第一是专指清朝臣民,“我生于清朝,原是奴隶出身,不同二十五岁以内的青年,一生下来就是中华民国的主子……”①文章的语境,讲的是1930年代的书报检查,“民国的主子”云云,有反讽的意思。但讲清朝臣民是奴隶,属于中性陈述。至于“臣民是奴隶”的原因,是因为满清异族统治,还是基于皇权政治制度,鲁迅并没有细说。 鲁迅对奴隶的第二种定义,是对清朝及以前历朝历代中国百姓民众的生活状态的形容描述——形容的性质多过描述的成分。最著名的一段话出现在1925年的散文《灯下漫笔》里,不用说鲁迅研究者,普通读者也很熟悉: 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② 这段话,简捷明了,便于记忆,也易误解。结合上下文,鲁迅想强调的是两点,一是做奴隶已经不是最坏的情况,“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碰上战乱、强盗等等,人们或许宁可要服从一个固定的主子。史上的农民起义革命造反,“将奴隶规划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划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③所以做臣民奴隶是一种规则,一种轨道。第二个意思,逃离革命或战争,从一乱到一治,人们自以为进入所谓“太平盛世”,却也还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所以,“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有关奴隶生存的规则和轨道: 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④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鲁迅全集》在这段《左传》文字后面加了一个注释:“王、公、大夫、士、皁、舆、隶、僚、仆、台是奴隶社会等级的名称。前四种是统治者的等级,后六种是被奴役者的等级。⑤但鲁迅不仅没有这样简单划线,而且还在‘人有十等’之后再继续追究下去:“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⑥ 可见,鲁迅对奴隶的第二种定义,讲的是历代臣民,但没有强调臣与民的差异,而是更关注“大夫、士”与“隶、仆”之间一层层权力服从关系的相似性、同构性和连环性。最基本的规则是政治服从,集团、派别、家族甚至人身依附;最基本的轨道是思想统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是不安分!”⑦“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这一句特别重要,说明所谓统一、服从等奴隶性,不仅仅是昏睡麻木或缺乏道德觉悟,也完全可以是趋利避害的人性需要,可以是经过理性计算清醒权衡以后逐渐转化成下意识本能的生存技巧。用现代语言说,不仅是昏睡,也可以“装睡”。稍早一篇《论照相之类》,鲁迅引用Th.Lipps在《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的说法,“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鲁迅随手以三国时吴国最后的皇帝孙皓为例,“治吴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一降晋,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⑧这段引文说明鲁迅在20年代有时将奴隶与奴才两词混用,而且概括范围不仅包括大臣、百姓,甚至也可以是王侯君主(如果他们一旦失势,或面对更强大的力量)。 鲁迅笔下的奴隶,当然不是严格的历史学定义上的概念。历史上的奴隶制度,几乎在所有古代文明中都出现过。《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的法典,就有任何人帮助奴隶逃跑就要被处死的条文。因为战争、犯罪、破产、血统,古代各民族都有一部分人成为奴隶,成为劳动工具,象货物一样被交易被赠送,甚至也可以被消灭。英文Slave,是从古法文Sclave和中世纪拉丁文sclavus转化过来,最早是希腊语的动词,指拨去被杀敌人的衣服。说明战败后俘虏要做奴隶,此外还有债务奴隶,人奴产子,直到近代还有人口贩卖、婚姻拐卖等等。有研究认为,东方的奴隶制并没有西方发达,并未形成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社会。⑨古代中国“奴”和“隶”,在先秦是两种不同的奴隶名称。奴隶一词,汉代以后才出现。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马克思所说的奴隶社会,史学界一直有争论,有学者如郭沫若、范文澜等认为中国在战国前是奴隶制。但中国史学界也有无奴学派,⑩认为那个时候战俘被杀,是因为人祭人,不是杀俘虏。殷墟墓葬结构里考证说奴隶人口当时是3%,平民有80%-90%。而在古雅典2/5以上的人口是被奴役的。(11)在古罗马奴隶是经济支柱,1/4的人口是奴隶。(12)中世纪后期,虽然奴隶制逐渐在西欧消失,但仍然有大西洋贩奴运动。直到19世纪,俄罗斯小说还记载很多农民都是农奴,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情况也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