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突发疫情引发治理风险 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源不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突发性、高风险和快蔓延的特征,加上春节期间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能不能控制疫情并最终战胜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治理能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性的一次挑战。 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启动了超常规、大力度、广范围的全民阻击战,最大限度阻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这场重大突发疫情应对中,我国集中力量阻击疫情,体现出政府强大的号召能力、组织能力和资源动员能力,充分展示了制度优势。人民群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我国在应对措施、统筹能力、响应速度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也暴露出社会治理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何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将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二、重大突发疫情下的治理短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新冠病毒肺炎防疫阻击战还在进行中,这场重大突发疫情的应对存在不少问题,如疫情信息公布滞后、地方政府应急处理混乱、部门政策和信息不通、基层社区行动力弱、专业社会组织能力有限等方面。我们可从治理基础、治理渠道、治理主体、治理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区能力不足,治理基础不实 社区在疫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承担基层疫情防控治理任务的社区普遍存在资源不够、能力不足等问题。“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上级的所有规定都要通过社区来执行、落实。社区排查是分类集中收治“四类人员”、抑制疫情扩散的第一道关口,社区工作人员处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他们不具备专业的防疫知识,也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却承担了防疫战中重要的社区防控工作。社区人手不多,却要担负防疫宣传、辖区巡查、测量体温、人员排查、登记造表、上报信息、送医送药、社区消毒、居民劝导、困难帮扶、物资发放、政策咨询、突发事件处理、迎检迎评等任务,承担着信息员、观察员、宣传员、排查员、联络员、咨询员、辅导员、应急员、协调员等职责。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上级不断增加检查和督查力度,以致出现“一个人干活,两个人督导,一个人督查”的现象。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众多社区工作者都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冲击,不堪重负,难以及时完成“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和“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任务。 (二)信息沟通不畅,治理渠道受阻 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确定性。要减少不确定性,关键要加强决策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充分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是凝聚共识、增强应对疫情信心的保障。在面对重大突发疫情时,要加强信息公开和舆情监测,确保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一致性和透明性,便于人们进行分辨和做出判断,及时发现风险和预防风险,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如果正式渠道信息缺失或者信息不准确、不权威,会使民众更依赖小道消息。疫情可怕,信息传达不及时、表达不准确、沟通不顺畅引发的混乱和恐慌更可怕,一些信息真伪难辨,但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面对疾病和病毒的威胁,人们感到无力、迷茫,导致“恐慌比病毒传播得更快”的现象,而恐慌又往往会导致一些混乱局面甚至灾难性后果出现,如大量发烧病人聚集医院,造成医疗资源被“挤兑”,医护人员不堪重负,病人交叉感染、危重症病人难以收治。地方政府没有将公众作为治理的重要参与方,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信息的模糊性造成了事件早期公众对疫情的忽视和后期对疫情的恐慌。 (三)多元协同不够,治理主体失能 重大突发疫情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疫情应对需要各个主体相互配合与协调,构建以政府为核心、市场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的重大突发疫情应急治理体系。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却出现治理主体失能的情况。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在突发的重大疫情面前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市场和社会参与严重不足。 疫情发生以后,当地政府没有及时预警,导致疫情扩散;封城之前,没有采取果断措施阻止人员外流,致使疫情向全国蔓延;封城之后,相应的救治办法、管制手段和服务措施没有跟上,大量人员无法及时分类收治,出现家庭、社区聚集性感染,传染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种种情况,反映出地方政府在重大突发疫情面前处理能力不足,亟待提升。 而大量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投入到防疫行动之中。以阿里巴巴、京东、滴滴、中国建设等企业积极参与疫情应对,为防疫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各种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当地已有超过50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投入到疫情防控服务中,通过建立线上服务支持群,开展医护人员心理疏导和减压服务、社区工作者心理社会支持、居家隔离者后援支持等;主动融入社区,配合、支持社区居委会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有效链接资源,尽全力保障医疗机构物资供应;做好个案对接,为有需要的居民群众提供免费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总体看来,市场和社会主体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参与的规模、产生的作用、发挥的影响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