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19)06-0020-09 亚里士多德曾多次肯定水、火、土、气等单纯物的实体地位,①但在《形而上学》Z.16中,他又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似乎与先前论述相左的观点: 而显然的是,那些看起来是实体的绝大多数都是潜能,既有动物的部分(因为它们没有一个分离存在:而是一旦被分离,那时全都作为质料存在),也有土、火和气;因为它们没有一个是一,而是像是集合物,在被化合并从其中生成某一个之前。(1040b5-10) 以罗斯为代表的很多学者据此认为,在承认单纯物实体地位的若干文本处,亚里士多德不过是对一种在他所处时代较为流行的观点进行简单复述,而在这段文本中,他基于自己的一系列研究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全盘否定,主张单纯物并不能现实地作为实体存在。② 然而,正如米若斯和门恩所指出的,亚里士多德在Z.16中所论及的四元素并非先前所讨论的那些作为实体存在的单纯物,而是构成某一复合实体的质料的元素,因而,这里的论断并不能颠覆他先前水、火、土、气等四种单纯物是实体的主张。③聂敏里教授在《实体与形式》一书中更通过对Z.16在整个Z卷中所处位置的分析指出,虽然Z.10-11和Z.16均得出质料不是实体的结论,但二者视角不同,前者是逻辑分析的视角,而后者是存在论的视角。他这样说:“在Z.16中,亚里士多德却径直是从实体的质料部分在存在论上的地位问题这一视角出发来讨论它们作为实体的质料部分是否能够单独作为实体存在的。对此他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明确了它们作为实体的质料部分在存在论上的潜能地位。”④由此,他明确否定了罗斯等人的观点,认为:“当这些东西[按,即水、火、土、气]不是作为实体的质料的部分被考虑,而仅仅被单独拿出来加以考虑时,正像Δ.7和Z.2明确地承认它们是实体那样,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否认它们的实体地位。”⑤ 本文不仅同意上述观点,而且将从另一条途径论证支持这一观点:只要证明作为自身存在的水、火、土、气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中理应被视为实体,我们便会倾向于得出结论,认为在Z.16中被否定的只是作为某一可感实体的质料的四元素的实体地位,而无关乎它们各自作为单纯物的实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将首先讨论亚里士多德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将单纯物称为实体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唯有个体实体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实体;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着水、火、土、气等单纯物的个体,正是它们每一个作为个体所具有的连续性和有限性使得它们满足作为个体实体存在的要求。其次,我们将探求作为个体实体的单纯物之所以具有连续性的原因,主张它们因各自形式的统一性而具有连续性。由此,我们将表明,任意一种单纯物都有其个体实体,它们因其各自的特殊功能而作为个体实体存在,并是其自身。 一、单纯物与个体实体 在《形而上学》Δ.8伊始,亚里士多德便基于“终极主词”原则肯定了单纯物的实体地位: 实体是指那些单纯物,例如土、火、水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以及一般的物体,和由这些物体构成的动物、精灵及其部分;这些全都叫做实体,因为它们不陈述一个主体,而是其他东西陈述它们。(1017b10-14) 这里,亚里士多德不但明言土、火、水之类的单纯物是实体,同时还指出单纯物之为实体的原因:“它们不陈述一个主体,而是其他东西陈述它们”,亦即,它们符合亚里士多德“实体-主体”的一般原理。⑥ 但在这段文本中,作为被陈述者的“它们”一词的指代并不清楚。以“动物”为例,这个词既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包涵人、马、牛等动物种类于其下的属概念,也可以被理解为对具体的动物个体的泛指。然而,作为属概念的“动物”是不会被亚里士多德判断为真正实体的。因为动物显然能够谓述人,而人又能谓述诸如苏格拉底的“这一个人”,因而,唯有类似“这一个人”的个体才真正符合终极主词原则,是第一实体;而动物,作为一个属概念,虽然同“这一个人”一样为属性类范畴所陈述,但毕竟仍能够对例如“这一个人或这一匹马”的第一实体进行陈述,因而不能在最严格的意义上被算作实体。⑦所以,在对这一章的总结中,亚里士多德将终极主词原则与作为“这一个”一同列为实体的判定标准: 这样,实体通过两种方式被言说,不再陈述其他事物的终极主词,和那可以是这一个和可分离的存在的东西;每一个个体的样式和形式便是这样的东西。(1017b23-27) 据此,实体的判定标准被归结为两个:终极主词原则和“这一个”原则,换言之,真正的实体不但是那种不陈述他者而被他者所陈述的“终极主词”,还是能够通过它所具有的个体性进而同任意他者区别开来的“这一个”,例如,这一个人或这一匹马。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个”原则实际上是对终极主词原则的贯彻和强调,便会发现这两个原则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因为一旦积极落实终极主词原则,必然会在谓述关系中将种、属同作为它们下位概念的“这一个”区别开来,相较于普遍者,唯有“这一个”或个体才能真正作为终极主词来被其他主词陈述。 普遍者和个体的差异正是在对终极主词原则的深化与强调中被凸显出来的。一旦我们将上述差异带入对《形而上学》Δ.8最初那段话的理解和分析中便会明白,在援引终极主词原则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它们”只能是属、种之下的一个个个体。因为相较于普遍者,唯有个体才能真正满足对“它们”进行限定的终极主词原则的全部要求。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形而上学》Δ.8中,被肯定为实体的究竟是土、火、水、气等单纯物的各自之属,还是它们各自的个体?换言之,在Δ.8的这段文本中,当亚里士多德肯定单纯物是实体时,是否与他在肯定动物是实体时一样,都只是就其个体存在而言,而不是就其作为种、属的存在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