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解不同,实行起来的政策着力点也就不同。本文首先对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如何实践提一些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的实质 准确把握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是认识现实、总结经验、制定政策的前提。目前我们讲的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由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基本任务决定的。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民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新的形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的发展来支撑,而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却力不从心。 第二,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部门分割、产供销脱节的现象更加突出,农业资源和农民利益大量流失。机构改革进展困难,政企不分难以解决,条块关系不能理顺,使得管理中部门分割、相互掣肘。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进行二次分配的各种支农政策走形变样。因部门利益而强化的垄断和管理上的分散加剧了产供销脱节。农业的“两头在外”,使农民只能管农产品的生产,无法参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得不到应得的平均利润。农业产业的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市场变化更加复杂,加大了农户与市场的连接难度。目前农村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市场已不局限于本乡本土,市场边界不断扩大,不少农产品已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来自外部的市场冲击和信息骤然增加;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压力造成的行政干预、地区封锁和由部门利益强化的产供销脱节及市场垄断,使得农村市场畸变,运作不规范。千千万万的分散农户面对这样的市场,难以把握,往往在畸形市场给出的错误信号和地方政府对市场信息的错误判断指导下,盲目生产,造成主要农产品“买难”和“卖难”现象交替发生。 在以上三方面的问题难以短期改变的形势下,如何使农户与市场连接做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以支持财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此,富于创造性的农民群众又用自己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给以圆满的回答:这就是通过办企业、公司、农民协会等各种中介组织,把千千万万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使广大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参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从而使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实现价值,不再为时而短缺,时而“卖难”的波动而苦恼;与此同时这种形式还打破了旧的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的过程中增值的利润,于是农民的收入随之提高,利益得到保护,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舍得向农业投入。这样形成的农民自我保护、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就使农业的比较效益提高,为财政提供更多的税收,继续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户与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以使农民得到应有的利益这个实质,也才能在目前的形势条件下,继续按着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推进农业产业化,以解决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任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可以这样表述: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它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一体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和实施:一是主导产业层面,例如肉奶蛋、瓜果蔬菜花卉之类,将其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最终产品上市;二是要素层面,例如良种之类,将良种培育、繁殖、整理、包装、推广或运销连成一个产业链条,为农民提供优质良种。当然,不是任何要素都可以实行产业一体化的,不要乱套、滥用一体化概念。 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来看,它的核心是利益驱动,关键是“龙头”带动,基础是农户参与,本质是由有关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成主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进而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条件下同行业同产品的平均利润。从本质上说,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学意义。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不论各地的经济模式叫什么名字,如果舍弃它们这样那样的差异,就可以概括出农业产业化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产专业化。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统,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以制成商品品牌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2、布局区域化。每个主导产业或生产系列,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设立专业化小区,按小区进行资源要素配置,安排商品生产基地布局,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实践证明,即使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前提下,实施农业产业一体化,按照资源优势做到种植业和养殖业区域化布局并非难事,只要这样做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就能行得通。 3、经营一体化。各有关环节联结成“龙”形产业链,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了有效的市场,在经营一体化、合作社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下,不仅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能够使参与一体化经营的小农户获得应得份额的交易利益。 4、服务社会化。通过一体化组织,可以利用“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促进各种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例如“龙头”企业对农户赊销生产资料,全程技术服务“四到门”,的确把社会化服务落到了实处。 5、管理企业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联结方式,构成一体化联合体,采行合同契约制度、参股分红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互补互利,自负盈亏,讲求效益,对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效益实行企业式管理。在小农户为主体的国家里,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或者农民联合自助性合作社去组织,讲农业产业化不过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