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前正处于历史性的两个过渡阶段:一是香港正处于由英国统治到回归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性过渡;二是香港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正朝下个世纪迈进,顺利过渡到21世纪,两个过渡是香港在本世纪末的神圣历史使命,是香港人民面临的最现实的和最紧迫的问题。香港能否顺利、平稳地实现过渡,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能否满怀豪情的迈向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香港的顺利过渡将是香港献给中华民族、献给世界各族人民的一份厚礼,也将使香港这个东方之珠永立于东方,并放异彩。 一、香港即将面临的矛盾与协调 香港由于处于前所未有的两个历史性过渡,对任何香港人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考验,名利心态、种种动机均在这个时候有所反映,香港处于这种背景下无疑会存在着许多矛盾。 1.在经济领域中的矛盾。 一是在货币金融领域,是稳定与变革的矛盾。具体说来,在货币金融管理层面,汇丰淡出在香港的半央行角色与港府外汇基金管理局完善中央银行职能,主要是对政治过渡的因应:金融三级制的修订,银行业条例加强对银行业务监管和监管的国际协调,基本上是对经济过渡的因应:股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既是适应和体现经济过渡,又是反映和因应政治过渡。在货币金融实际动作层面,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金融市场组成多样化,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和服务,则是经济过渡的表现。 不难理解,以上各方面包括了制度的变革或手段的革新,其中,制度变革容易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例如,联交所改革就一直伴随着纷争或对抗。因而,如何在变革中保持稳定,是货币金融领域两个过渡的主要矛盾。 二是在财政领域,是稳健与扩张的矛盾。进入过渡期以来,尤其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经济过渡与政治上后过渡期以后,港英政府的理财哲学脱离财政政策发生了演变。政府公营部门开支不断扩张,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介入或干预不断增强,传统的“积极不干预主义”已经变质。目前,港英政府在实际上推行的是“选择性干预主义”,即:在原则上,仍不放弃“积极不干预”口号,以便在实践上,回避一些在港府看来需要回避的干预。也就是说,港英政府在其认为需要干预的时候,会毫不迟疑地干预,例如,改革香港联合交易所;而在其认为不必干预的时候,会坚定不移地袖手旁观,例如,香港国际商业信货银行终遭清盘。为使自身在干预问题上保留较大回旋余地,港府还不愿将“积极不干预”旗帜送进历史博物馆。 从“自由放任”到“积极不干预”再到“选择性干预”,这是大体符合现代经济规律的。当前,各国(地区)政府是在“选择性干预”与“全面干预”之间摇摆或交替。在两个过渡期,港英政府财政政策无可避免地扩张,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无可避免地扩大。 就政治过渡而言,港英政府既花钱替英国在香港“树碑立传”,也花钱为英资财团创造投资谋利的机会。1992年4月7日,港府公布近年批出的17项港口工程顾问合约分配,总计18,150万港元,全部由英资或英资参与的财团囊括。[①a]为稳定公务员人心,港府不得不在公务员薪俸、长俸等方面增加支出。 就经济过渡而言,港府在改善香港基础设施与都市环境方面,已拟订庞大的新机场及配套工程规划和都市规划。迄今所做不够而客观因素会促使港府有所加强的:一是社会福利及其他公共服务,二是制造业转型升级。 这里,顺便说明,将提高社会福利等同于社会主义这是一种误解。其思想基础,是将一切有关效率、效益的行为同资本主义挂钩,而将一切有关平等、公平的行为同社会主义挂钩。这种极端的分析,不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在香港,鼓吹或相信这一种非糊涂即别有用心的观点,会阻碍香港顺利、平稳的实现经济过渡和政治过渡,阻碍“九七”后香港经济与社会的长远进步。 总之,就财政而言,而对两个过渡,需要处理“扩张”与“稳健”之间的矛盾。 三是在生产要素即资源领域,是走与留、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对政治过渡的疑惧,和对经济成就的眷恋,令香港的投资者、各类专业人才,要走还留者有之,走而复返者有之,先留后相机再走者有之。基于同样的理由,原在香港植根的财团或企业,或迁册,或业务国际化,走一部分资金也留一部分资金,或将根移走而将枝叶留下。 竞争与垄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地产市场上,迄今地产市场仍是垄断压过竞争。此外,在资本市场上,香港银行同业公会对存款利率的垄断(其背后有港府授意或默许),汇丰银行对银行间结算管理的垄断,均不利于公平竞争;前者对存户不公平,后者对其他银行不公平。上述垄断固然均不是因两个过渡而产生的,却均阻碍或不适应两个过渡顺利、平稳的进行。其中,汇丰银行对香港银行间结算管理的垄断,在汇丰因应“九七”将其根基移返英国后,愈益显得不合理。 四是在产业结构领域,是私人层面的因循守旧与积极进取的矛盾,官方层面的放任自流与适度推动的矛盾。 香港产业结构在继续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应积极推动制造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和升级。目前,在私人层面,焦点在是否开展技术更新、“研究与开发”,通过上市集资或兼并、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而在官方层面,焦点在是否拨款及不断增加拨款来资助“研究开发”,是否对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提供税务优惠。[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