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9)08-0066-07 一、研究背景 为破解“钱学森之问”,我国于2009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该计划每年从本科新生中选拔1000名智力基础和知识基础优异,对某一基础学科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其目的是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拔尖计划”已经实施10年,它承载着国家引领国际基础学科发展的梦想,全社会对“拔尖计划”入选本科生寄托着崇高的期望。作为一种培养精英科学家的特殊教育,“拔尖计划”不仅要实现入选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更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高阶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拔尖计划”本科生成长为精英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知识、能力、素质等诸要素中,能力的高阶发展无疑处于中枢地位,而在能力发展中,学习能力是能力发展的控扼性要素。学习能力的形塑和建构过程是多种教育因素影响的过程,在多种教育影响因素中,教学方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时间的广延性、活动的双边性、作用的直接性等特点,是学生学习能力形塑和建构的关键要素。苏联著名教育思想家赞可夫认为,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正确,教学方式不恰当,则非但无益于学,而且有害于学。[1]在整个20世纪的教学思想史上,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引爆了新旧教学方式之争,这是贯穿20世纪到21世纪初百年来教育界的一个永恒主题和焦点问题。教学方式问题之所以成为教育界的永恒主题和焦点,是因为教学方式关涉包括学生学习能力在内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研究教学方式在“拔尖计划”学生(以下简称“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调节和控制教学方式这一要素,为“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为我国即将实施的2.0版“拔尖计划”培养模式提供镜鉴。 二、研究设计 1.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形成以下分析框架。在分析框架中,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式、科研训练式、讨论互动式、问题教学式、案例教学式、实践训练式等6个子项,这6个子项构成本研究的解释变量。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元能力、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术能力等5个子项,这5个子项构成了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学习元能力包括人际交流能力、意志坚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能力包括知识面的扩展能力、专业前沿了解能力、基础理论掌握能力、交叉知识掌握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解读结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学术能力包括处理信息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研究方法运用能力。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构建了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之间的如下假设: 假设a 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正相关; 假设b 科研训练式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正相关; 假设c 讨论互动式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正相关; 假设d 问题教学式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正相关; 假设e 案例教学式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正相关; 假设f 实践训练式教学方式与“拔尖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正相关。 2.测量工具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教学方式、学习能力概念分别具体化为6个解释变量和5个被解释变量,将变量操作化为若干可观测的指标,并根据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形成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整个问卷中教学方式题设采用四级计分,根据各个教学方式出现的频率高低来计分,划分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依次计1、2、3、4分。学习能力量表采用五级计分,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四年学习能力变化的自评结果,划分为“明显下降”“略有下降”“没有变化”“略有提高”“明显提高”,依次计1、2、3、4、5分。 本研究的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是“拔尖计划”全部学生。“拔尖计划”每年招收1000名本科生,在读“拔尖学生”为4000名,这4000名“拔尖计划”在读学生分布在教育部确定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大学中,构成本研究的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由于教育活动的周期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特点决定了对这类问题的调查研究必须以接受相对较长教育经历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所以,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聚类抽样)方式,从“拔尖计划”在读4个年级的4000名学生中,选择2014级共1000名“拔尖计划”大四学生进入抽样框并进行整群抽样。之所以选择2014级100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是因为他们即将毕业,经历了近4年的教学过程,对“拔尖计划”实施高校的教学方式体验最完整,对自身学习能力发展体会最深刻,他们对“拔尖计划”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能力发展最有发言权,具有典型性。在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61份,回收率为86.1%,有效问卷796份,有效率为92.45%。其中男生576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72.4%;女生220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27.6%。 问卷信效度分析。运用克伦巴赫(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来估计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表明,问卷总体的信度系数是0.909,对教学方式和学习能力部分的分问卷计算克伦巴赫信度系数分别是0.770和0.923,无论是分问卷还是总问卷的信度水平都达到α>>0.7的标准,说明问卷信度良好,各部分题项设计合理,表明测量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较小,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高。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正交方差最大法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问卷的KMO系数值是0.934,对教学方式和学习能力部分的分问卷计算KMO系数为0.945和0.778,KMO系数值都大于0.7,Bartlett球度检验概率值是0.000,小于0.05的标准,表明问卷适合做因素分析。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按照正交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问卷各部分提取出若干公共因子,相应解释总方差变异的58.8%和65.38%,说明问卷各部分题项设计合理,效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