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愈深入发展,愈触及到一些深层次问题,改革的难度也愈大,各种不同的认识和反映也愈多。关心者、担心者有之,疑惑者、责难者也有之,主要思想障碍集中在公有私有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上。为了顺利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必要廓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要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毫无疑问必将对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旧体制、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改革,而且是实质性的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当今世界的变革、从中国的客观实际看,进行所有制关系的变革都是合理的、必不可少的。 一切社会变革都要服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第一发生、第一位的,作为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所有制关系是第二性、第二位的。现实的所有制关系要服从于现实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这本来是一种基本常识。可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二者之间谁决定谁、谁服从谁的关系被歪曲了,被颠倒了,其后果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其次,任何先验的原则都不是研究的出发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一开始就批判杜林设计了某种先验的模式原则,然后就把它作为出发点,到处套用,这个原则就是是暴力决定论。即使是任何再好再神圣的原则,只要把它超时空化,就会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把私有制神圣化是荒谬的,把公有制绝对化也同样是错误的。第三,邓小平同志针对姓社姓资的争论,提出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宜公则公,宜私则私,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 原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普遍地进行了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冲破了来自所有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根据各自的国情,不同程度地对原来的所有制关系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功过是非,决不是某个政党或某个历史人物的某种偏好,决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时代的潮流。这种大变革对于那些坚持传统观念的人来说,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其经济关系,降低国有制比例,首先是英国,随后是在法国等国进行。撒切尔夫人推行私有化,大砍国有制,反对者指责撒切尔夫人卖掉金银首饰过日子,但英国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撒切尔夫人也因政绩卓著而在英国历史上获得了三届蝉联首相的殊荣。美国则提倡“职工持股计划”。涉临破产的威尔逊钢铁公司,由于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竟神奇般地走出困境,获得了新生。在这些国家,调整生产关系,没有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我们应当正视这种现实。 产权缺席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发展到普遍推行承包制,各种形式的租赁经营、公有民营、五自主、四放开、兼并、破产等,发展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改、转、租、包、卖、并、股、破等多种形式,在包租等不能触动产权,已不能适应改革要求的形势下,才逐步提出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这是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发展过程。近几年,大型企业抓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小企业、县属企业抓产权制度改革,与此同时,股份合作制经济、各种混合型经济及私营企业迅猛发展,使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新旧体制的摩擦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不改不行,维持改革的现状不行,慢改也不行。大势所趋,最佳的选择是将改革推向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调整的新阶段。 要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导、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其重要目的在于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和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宏观调控作用主要在中央、省一级,中观调控在省、市(地)一级。从企业的经济实力上讲,主要在于由国家垄断的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特大型企业,这从质上保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竞争性产业,市、县以下中小企业,可以是国有,也可以是非国有。更何况中小企业改制的结果,大多数的取向是以职工持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其公有的性质并未改变,这从数量上保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果要将公有制为主层层往下分解到市、县,到乡、村,村还可以分解到组,看某个村组是否也坚持了公有制为主的方向,那只能是一种笑话。在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县以下的广大农村,谈论坚持以什么为主不过是无的放矢。在那些商品经济发展的不毛之地,尚待解决温饱问题,或刚跨越温饱线的地方,更没有资格谈以什么为主的问题。综上所述,当前在广大中小企业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根本谈不到搞私有化的问题。改革迟早要过这一关,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上上下下需要形成共识。 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有效遏制企业的亏损,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国有企业由于历史性因素、体制性因素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诸多非体制性因素,致使其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有的地方亏损面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有些行业是山河一片红。不少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大。投入多少,亏损多少,成了亏损的百慕大三角,亏损才是国资最大的流失。不改,其后果是什么,不仅国有资产要亏光,而且形成数额巨大的资不抵债。与其亏光,不如卖光。国有企业改制拖得越久,改革的难度越大。早改,还能保住现有的国有资产,还能救活一大批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