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或更长远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是21世纪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标准去观察、审视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各具有优势,后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并最终达到后来者居上的目的。 江西是欠发达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疑会遇到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有特殊性。①江西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资源的开发仍处在初始阶段,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开发资源,并使之既能有力地推动当前的经济发展又能造福于子孙后代是江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②江西的工业、乡镇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与全国其他一些地区相比,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环境状况较好,被污染的面积较小,程度较轻,这一环境状况为江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③江西是农业大省,如何做好农业这篇文章,使农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是江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后进地区的优势 ——可借鉴优势。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进者,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决策上的失误。无论是其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江西来说都是可资借鉴的财富。成功的可以学习,失误的可以避免。 ——一步到位的优势。这一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跳跃东部沿海地区的初始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缩短到达同样发展水平的时间。江西能实现这一跳跃的主要理由是:A.国内经济社会环境越来越好;B.后来者的综合实力也非先行者的昔日可比;C.先行者为后进地区提供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教训;D.后进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模式可以选择。其二是跳跃东部沿海地区与国际接轨的初始阶段,直接进入多样化、高层次的高紧密度的接轨阶段。后进地区能够实现这一跳跃的主要依据是:A.经过十几年的频繁交往,世界更了解中国,中国也更了解世界,这是实现这一跳跃的基础。B.经济环境方面,中国关税连年下降,这就为江西经济介入国际经济体系创造了重要的,也是当年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经济条件。随着中国经济入关以及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改革步伐加快,为江西以及中国的大多数后进地区跳跃东部沿海地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初始阶段提供了条件和良好机遇。C.经过10多年的改革,江西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能力要比当年的东部及沿海地区要强,时机也更成熟。 ——环境优势。江西保持了一方较洁净的水土,如若能接受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辩证地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它将可能另辟蹊径,赶超先进。 2、江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努力防治环境污染。江西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目前,全省19个城市建立了烟尘控制区4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22个。8条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良好, 赣南、赣中、赣北等区域有着保护良好的处女地,大气、土壤、水都比较洁净,与沿海和邻省比较,开发大宗无污染、无公害绿色产品,发展生态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 ——营造森林生态系统。为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环境,江西把植树造林作为协调两者关系的突破口来抓。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1995年全省林地达到1亿亩, 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33.1%上升到50%,居全国第2位。活立木总蓄积量2.5亿立方米,毛竹10.5 株, 竹材产量居全国前列。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994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治理山江湖。江西山江湖区包括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区两大部分。丘陵是其主体,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9%。赣江则是连接山、江、湖的纽带,沿途汇入支流38条,滋润着近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科学的开发利用,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旱灾害濒繁。省委、省政府于1983年决定,把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区作为一个大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经过历时两年半的“赣江流域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并将这项综考成果与鄱阳湖考察成果兼容并蓄,编制出《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成为江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的纲领。10多年来,一些来自北京、南京、兰州等城市的专家学者与江西人民一道治理穷山恶水,开发荒地30多万亩, 开发水面近4万亩,带动各地开发荒山荒坡,改造中低产田800多万亩,有800多万人依靠垦荒造林,发展生态经济走上了致富之路。199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和中国对外贸易合作部联合召开了山江湖开发项目的终审会议。联合国两机构认为“山江湖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可作为其它省区仿效的样板”。1994年,山江湖工程被选入我国政府为改善21世纪人类生活环境条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所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 ——建设生态城市和乡村。江西在发展经济中,比较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一些地方在强化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靖安县近两年按照生态城市的标准要求,投入28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宽阔的街道绿荫成行,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新铺的花圃草坪点缀其间,新办的10多个较大的工业企业,都是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极少的。经中南林学院测定,县城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每平方厘米高达6800个,细菌含量几乎为零。正是这种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广东、湖南、南昌等地的房地产商在这里的投资额达2000多万元。南康县龙回乡曾经是个“山光、田瘦、人穷”的地方,1984年水土流失面积达3.96万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为改变这种面貌,这个乡遵循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和乔、灌、草一起上的原则,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亩,治理崩岗100座,营造保水林5千多亩, 山丘披上绿装,河流泥沙下泄量减少了81%。他们以开发带动治理,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南康柚、南安板鸭、瘦肉型猪等拳头产品,探索出一条治山、治水、治穷的新路子。地处吉泰盆地的千烟洲,过去是一片红壤荒山,土地裸露无遮,人烟稀少。经过长期的治理和开发,森林覆盖率高过61.3%,形成了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红壤丘陵森林生态体系,土地利用率由80年代初的10.9%提高到现在的91.5%。从前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俗滩地果与粮,畜牧水产相促进,加工流通更兴旺”的富庶山林。千烟洲模式已是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