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总结经验时,强调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2页)他认为,既要总结研究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研究失败的教训,要把经验和教训都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来对待。既注意总结经验也重视研究教训,是我们党从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就坚持的好传统。在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时,我们要牢牢记住和认真实践这一重要原则。 经验和教训都是客观存在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585页)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 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全新创造活动,当然也不能靠自己随心所欲地选定条件,而只能是面对全部现实。这些现实中就包含着我们自己实践的经验教训。经验和教训作为对以往成功的实践和不成功的实践的总结认识,必然成为我们进行创造活动时无从回避的出发点,成为我们建树新业绩的借鉴、启迪和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唯物主义者,我们对于经验和教训的客观存在,必须也只能正视并认真对待。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并不总是十分清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往往很注意并乐于总结成功的经验(这是很对的,是完全必要的),却不屑于或不乐于总结不成功的教训和成功实践经验中的不足之处,不屑于甚至回避对不成功的教训的认真反思和总结,乃至于作某种掩饰或粉饰。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缺乏辩证思维的表现,是对经验和教训在实际生活中都必然存在的道理尚缺乏清醒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把这些经验同某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成功实践相对比,更能体会其难能可贵。因而,无疑是应当认真地总结,科学地总结。现在,世界上许多追求进步的人们和许多有识之士都在研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参加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地应当好好总结,应当十分珍惜这些宝贵经验。有位哲人说过:熟知并非真知,真知也不等于深知。对于亲身经历过的,现在正进一步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认真总结,决不能认为认识已经终了。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极有价值的思想宝藏。 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经常说的那样,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全新的伟大探索来讲,“要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懂得,这是很艰苦的工作,十全十美的方针、十全十美的办法是没有的”,“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点,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3、267页)我们的成功是无可辩驳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业绩是世人公认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失误;不仅有失误的事,就是在一些重大的成功实践中也存在着某些不完善。比如,投资规模几次超出实际可能的膨胀,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政企分开难,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某种滞后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外国商人的倾销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保护民族工商业,等等,个中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地予以总结。 对于这种现象的历史必然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就认识论而言,这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无限性的认识,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处于有限的状态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4卷第3373-338页)正是这样,我们的认识和判断,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就不会从一开始就完全正确,就能对客观世界一览无余。这就有可能产生认识和判断上的失误,也会有决策和行动上的失当乃至失利。因此,就会有成功的实践和不成功的实践的存在。就是一次重大成功的实践,也不会是十全十美,也会有不足和缺憾之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唯物主义者,必须认识和面对这样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既要热心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不成功的教训,特别是要有敢于总结不成功教训的政治勇气。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不成功的教训,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客观规律运动和展开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对经验和教训,都要认真总结。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总设计师。他不仅从根本方法论上教我们既要总结经验,又要认真研究教训,而且他在自我解剖、正确对待经验和教训方面,也为全党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在著名的南方讲话中,他说:“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1989年,他多次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1991年,他在视察上海时说:“我们说上海开放晚了”,“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287、366页)有些只热衷于总结成功经验,而绕开不成功的教训走的同志,应当从邓小平同志的榜样中获取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