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产品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特别是成本管理中的粗放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缝隙性问题尤为突出。人们正力求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进一步研究探讨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粗放管理是一种不周密、无约束、随意扩展的管理,是任何企业都应极力避之的管理现象。然而在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却仍然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粗放管理问题,这些可归纳为以下十个粗放性症状: 1.经营决策的主观性。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及成败的关键。决策的主体最高层是企业的领导班子,而领导班子担当决策主要角色的是厂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企业的个别决策往往带有决策者的主观意愿,使决策过程脱离群体性和实效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采购的盲目性。材料采购成本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实体,对产品成本高低起着“先天”的作用。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应该说企业有较大的物资采购选择余地,在比质比价采购上有利于降低成本。但有的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却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有的是贪图个人多得回扣,盲目采购,以次充好,舍近求远,舍贱求贵,高价采购、超储积压等非正常现象随处可见,导致材料采购成本水平高,储备资金占用大,利息支出多等弊端。 3.产品质量的粗糙性。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占有水平,而且对产品的成本水平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企业只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在产品性能可靠、结实耐用上质量过关,却忽略了产品的外在质量和包装质量,与国际市场的同行业产品相比,显得粗糙,缺乏全面质量意识,不理解用户的购买心理。企业应是在产品的外观质量上做根本性的改革,花费一定的成本修复、改进,符合既是种产品,又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生产工艺品,但一些企业忽略了这一点。 4.生产过程的疏漏性。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同时又是产品的生产费用耗费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因此,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成本的多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工序间的半成品、零配件调拨和领用上缺斤少两,重复领用,多领少用,保管不善等出现的损失浪费问题较为突出。返工、返修的半成品也不少见,特别是原材料的消耗上控制不严,材料的利用率低、废品消耗大,带来的是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成本核算不到位,吃“大锅饭”的现象普遍,可想而知,企业的成本水平必然居高不下。 5.各类人员的懒惰无约束性。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往往疏于勤奋干事,得过且过,依赖于已取得的工作进展和常规的管理思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疏于细化的管理,照搬照抄,生搬硬套,没有新思路、新方法,依赖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新进取;企业内部的生产者或者直接操作者疏于严格控制,缺乏动脑筋、想办法的奉献精神,使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材料的消耗大、支出的费用多,创造的经济效益低。一些企业各类人员的综合表现就是一个懒惰和无约束。这种危害甚大,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破产,也可以带来一个民族的危机。 6.产品开发的滞后性。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之迅速是常人难以预料的,因此,产品开发、研制、生产、推出新的产品成为各企业竞相考虑发展的重要工作。企业的产品如果在市场处于饱和或滞销状态,就不可能以原有的价格销售,相应的成本增高,效益就下降。从这一点看,产品开发对企业的产品成本和效益影响极大,而一些企业的产品开发落后于市场需求,在其产品畅销或平销时往往忽略或不迫切开发新产品,只是到企业产品销路受阻时才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去加大产品开发工作的力度。导致产品开发带有明显的滞后性。 7.售后服务的无约束性。产品的售后服务特别是产品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期间工作尤为重要。在这些环节中的问题,如果产品安装有误,调式不精,运行中的问题,检修期间的失控等都将导致对产品性能、产品寿命的影响,进而又能涉及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有的要出现对方调货、退货、返修要求等造成增加成本和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忽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对这些工作没有严格的约束责任和制度,背离搞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8.投资项目的随意性。投资是企业有一定目的、有效益的规划。近几年,一些企业在联合办厂、参与房地产开发、开发区建设、引进技术、引进设备等方面出现了“一轰而起”,盲目攀比、铺摊子、揽项目、争出国等随意性的“投资热”。细分析来,一些项目缺乏中长远目标,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研究,长官意志、家长式作风统代了投资项目管理,结果是投入资金不到位,项目工期长,工程成本费用大,投资回收期限远,产生不了预计的经济效益。 9.成本预测的失真性。成本预测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成本预测工作准确与否对指导成本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成本预测工作流于形式,预测资料东拼西凑,依然是计算表格多、程序繁杂,缺乏系统的分析,纵横对比,量化细分的不全面、不深入,实际工作执行起来不严密,失真的多,漏洞百出,实质上成为“纸上谈兵”,与成本管理的工作实际脱节,人为地造成成本管理工作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