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一年。在1996年,“九五”计划的战略和政策以及重要投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对经济发展是个促进。1994年开始陆续出台的改革和开放举措,经过两年的完善,提高了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并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997年对中国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将结束英国侵占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是振奋人心推动国家向上的力量。1997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并为1998年政府换届做实质性的准备。 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处在新经济周期的上升扩张阶段,又是政治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将受诸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给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确定和手段的选择带来难度,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更不容易。但抑制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仍会是1997年宏观调控的选择。 ⒈1997年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于1996年 经过三年多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1996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预计约在9.8%左右的适度范围,1997年经济增长的计划目标,不应高于1996年。但是,从需求角度看,1997年投资增长态势强劲;消费平稳增长;出口将有所回升。从供给角度看,由于从中央到地方普遍提高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能确保1996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为1997年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工业生产仍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1996年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金融采取了一系列微调措施,协助企业满足市场的需要,这一态势要继续向1997年推延,而且在力度上还可能扩大。从经济周期看,1996年是谷底,1997年上升,总体上推动经济增长速度保持高位是主流。由于这一轮经济周期特点是谷底处于高位,增幅不应太大。经综合分析,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略高于1996年,在10%左右,不超过11%。 ⒉金融改革进入攻关阶段,金融业高风险低效益的情况仍然存在,外汇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看,受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制约,历史遗留的政策性亏损以及政府行政干预和影响,实际上金融改革是较为滞后的。1997年央行会继续提出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的综合协调等。 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它们是特殊的和特别重要的国有企业,我们面临着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以哪个改革为主导的艰难选择。1997年依然会是维持兼顾的思路,实际上是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因此,银行业高风险低效益的情况仍会继续。 外汇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按要求将在1996年底如期实现,1997年继续完善并开始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做准备。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将增加到近千亿美元。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仍会继续增加,但由于受国际收支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汇储备增幅可能会减缓。 ⒊财政收入是增长态势,但增速变慢 由于宏观调控的改进和加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新财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普遍得到加强,这是1996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两个增收因素在1997年继续存在。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是1996年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上半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1.59%,为历史最低水平,全国29个省区市中有22个出现净亏损。财政收入的增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基础不稳。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财政收入增加是与企业拖欠银行利息的增加并存的,这是财政和银行间需要协调的新问题。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有个过程,1997年财政收入(按1996年口径)的增幅会低于1996年。预算外资金仍是增加态势。 ⒋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物价总水平增幅继续保持在10%以内 自1994年10月市场物价涨幅达到峰值以来,已持续20个月逐月稳定回落,这是两年来执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成效,也是粮食、肉、禽、蛋等食品的充足供应作用的结果,这个成绩是可喜的,也是来之不易的。由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结构性因素、经济效益状况以及价格改革等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因此抑制通货膨胀仍然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次抑制物价涨幅下降中,相当程度上是靠强化行政手段和财政补贴的作用,而这方面随着改革的推进力度会逐步减少。就业的要求和失业率的变化可能会使决策者在权衡利弊上要有兼顾的考虑。当前有些价格改革措施正在等待出台,服务项目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仍然偏高,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攀升,物价增幅有比1996年上扬的可能,但仍会在10%以内。 ⒌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市场总量中的份额继续呈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