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 10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宣称,他与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已就《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修改达成一致,即俄罗斯可以把它南翼的4个区即克拉斯诺达尔、斯塔夫罗波尔、伏尔加格勒和罗斯托夫排除在《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限制之外。这表明美国基本上满足了两年来俄罗斯一再要求修改该条约的要求,有助于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的美俄关系。 冷战结束后条约的不再“均衡”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是东西方冷战趋向结束时期的产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逐步调整对西方的政策,苏美的军控与裁军谈判得以加强。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北约和华约在维也纳就欧洲常规裁军进行了预备性会谈,确定了谈判的基本目标:大幅度削减两大集团在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之间的全欧范围内的陆空常规力量,实现常规力量的“低水平均衡”;各方只保留用于防御的力量,最终达到消除发动突袭和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以确保欧洲的稳定与安全。1989年3月至1990年8月,双方经过七轮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并于1990年11月9日正式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双方各类常规武器的最高限额(主要指坦克、装甲车、火炮、战斗机和战斗直升机);(2)关于不同区域武器装备的最高限额(按中欧区、中欧扩大区、大西洋──乌拉尔区和欧洲侧翼区划分);(3)一国在北约或华约武器装备总量中所占比重不超过33.3──37.8%(主要是限制美苏武器装备的数量);(4)关于核查和销毁的条款。1992年6月,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谈判的29国达成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人员上限协议》作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组成部分。 然而,冷战结束使得原本以“低水平均衡”为宗旨的条约不再“均衡”了。在俄罗斯看来,虽然它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但是失去了华约集团,失去了在东欧前沿阵地上的防御梯队,因而其战略防御空间大为缩小。原苏联的14个军区中划归俄罗斯的只有8个。6个最大的边境军区中,4个(白俄罗斯、喀尔巴阡、敖德萨和基辅军区)划给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撤销。外高加索军区精简,改编为俄军外高加索集群。原苏联应根据该条约削减的部分,主要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分摊。俄罗斯承担的限额是坦克6400辆、装甲车11480辆、火炮6415门、战斗机3450架、战斗直升机890架、军队145万人。但按条约关于不同区域武器装备的最高限额的规定,俄从中东欧和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撤回的武器装备不能部署在俄南部和西部边境地区。据估计,条约一旦全面实施,俄在其漫长的南翼和西北翼边界线内只能部署1300辆坦克、1380辆装甲车、1680门火炮和最多两个摩托化步兵团,占俄欧洲部分武器装备总额的1/9到1/5。不仅如此,俄西部边界大幅度东移使苏联时期在中东欧地区完备的军事基地、通讯设施和后勤保障网基本上丧失,而重建任务刻不容缓。 俄深感安全危机日益加剧 尽管如此,俄独立后并未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这一问题,因为俄领导人认为俄最优先的任务是尽快推行西方民主制度,“融入西方文明社会”。政治上想借助西方的支持,巩固国内“民主政权”;经济上想依靠西方的巨额援助,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建立自由经济模式;外交上想通过迎合西方,求得同西方大国建立一种“平等伙伴关系”。因此,俄认为只要俄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与邻国关系稳定,可“容忍”该条约对俄造成的常规武装力量的不利形势。但自1993年以来欧洲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俄深感安全危机日益加剧,开始改变对该条约的“容忍”态度。 以前南斯拉夫分裂为开端,民族主义在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泛滥,相继出现一系列民族冲突和内战。特别在俄高加索地区及邻近的独联体国家,民族分离倾向严重,战火连绵不断,车臣和俄联邦的战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俄与一些邻国关系也开始紧张,摩擦不断。出于对俄“帝国野心”的深忧,中东欧一些国家努力摆脱俄影响,竭力推进同西方经济和军事一体化,不顾俄的强烈反对,积极要求加入北约。据悉,在原华约国家中,“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态度最为坚决。其中波兰和捷克已宣布一旦加入北约,准备在其领土上部署北约的战术核武器。另外,俄与波罗的海三国因俄罗斯人在三国的公民权利问题上发生争执;俄罗斯与乌克兰在黑海舰队分割和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上也颇有争议。 与此同时,俄与西方国家关系也出现了倒退。俄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俄国力衰退的机会和俄当局迫切谋求西方大国支持的心态,对俄采取既支持又遏制的双轨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防止俄罗斯崛起。1993年以来,叶利钦日益明确反对北约东扩,认为北约东扩将有可能使北约边界线推进到俄边境,使俄失去战略防御纵深,严重威胁俄民族利益,因而可能在欧洲造成“相互隔离地带”,“播撒不信任的种子”。欧洲大陆由此可能出现以北约为一方,以俄与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为另一方的两个军事集团。欧洲将面临“冷和平”的危险,从而危及整个欧洲的安全。克林顿则针锋相对地表示,北约“将不会允许北约之外的任何国家否决扩大北约”,“北约将帮助把中、东欧国家编织到集体安全体系中去”。美国“将不允许由冷漠取代铁幕”和在欧洲“再武断地划出新界线”,而要致力于一个“团结、自由与和平的欧洲”。俄罗斯为了确保在原苏联的14个加盟共和国中的支配地位,竭力反对西方大国干预和插手其事务。俄利用同它们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安全上的紧密联系,以及利益上的休戚相关,加强对它们的影响,保持对它们的控制权。一旦它们同俄关系恶化,从军事上讲,俄将失去安全的天然屏障或缓冲地带,对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从经济上讲,俄将失去传统性的大市场,加剧国内经济困难;从政治上讲,将会削弱抗衡西方的力量。此外,与它们的关系好坏还直接关系到居住在那里的2500万俄罗斯人的利益。因而俄把加强同它们的关系摆到俄外交工作的“最优先地位”。俄坚决反对西方大国介入在原苏联地区的维和行动,坚持俄有权在原苏联热点地区派驻维和部队。俄还因坚决反对北约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而同西方大国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