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 近年来,世界各国几乎都在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整肃政坛运动。在这场没有枪炮声的斗争中,一大批贪官污吏和政治腐败分子被揭露曝光。他们中有的被清除出政治舞台,有的因触犯法律受到通缉或成为阶下囚。目前,这场反腐败运动在一些国家正向纵深发展。 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并非始于现代,它是一种历史现象。但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多种因素,这种腐败现象更为普遍,几乎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通病。近年来韩国新闻界屡屡披露该国政要人物进行权钱交易的丑闻。1995年10月27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正式承认他在1988年2月至1993年2月当政期间,曾筹措5000亿韩元(约合6.25亿美元)的秘密政治资金,到卸任时仍剩有1700亿韩元(约合2.13亿美元)存在银行的假名账户上。在柬埔寨,外国投资者到当地投资,政府官员一般要收取相当于投资额10%的佣金。投资者租用房地产,佣金越多,租价越低。这种恣意运用手中权力聚敛财富的腐败现象在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中也十分严重。 在拜金主义十分盛行的西方,这类丑恶现象更是触目惊心。1995年10月20日,被迫辞职的北约秘书长克拉斯在80年代末担任经济事务大臣时曾分别接受了意大利阿古斯塔飞机制造公司和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5100万和6000万比利时法郎的巨额“捐款”。1994年被迫辞职的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在1989年至1992年期间曾参与向税警行贿,以逃避对其所属的企业进行财政监督。法国现总理阿兰·朱佩不久前也被指控利用权力为他儿子少付巴黎市区一所公寓的租金。英国一些议会议员公然把立法机构变成盗名谋利的场所。英国《泰晤士报星期刊》曾披露,在英国,只要肯花钱就能请到议员向议会提问题,获取情报,每个问题一般定价为1000英镑。 不难发现,一些国家披露出来的贪污腐败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政坛上的高层官员几乎都与身后的财团有密切关系。政治集团往往依仗财团的金钱资助而上台掌权,然后滥用权力聚敛钱财;反过来,财团则依赖政界要人手中的权力扩大其生财之道。这种被西方媒介称为“全球性的灰色癌症”的贪污腐败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策的实施,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侵蚀了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估计,贪污腐败使全世界的消费者多支出商品总价值的5%至10%,贿赂金已由10年前约占一个投资项目票面价值的5%上升到20%。联合国1995年5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透露,国际上的军火商为获得军火合同进行的贿赂每年使有关国家损失45亿美元。 腐败已成为当今文明社会的公敌,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懑,他们纷纷要求惩治腐败者和一切贪官污吏。许多国家的政界领导人也纷纷表示“为了未来,整肃政坛”。 目前,正在全球广泛开展的反腐败运动可以意大利1992年发起的“廉洁运动”为重要标志。4年多来,意大利已有3名前总理、5名政党领袖、400多名议员和数千名高级官员及工商巨头因经济丑闻受到司法审讯或拘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5年9月26日意大利巴莫勒法院对前总理、终身参议员安德烈奥蒂的审讯。法院指控安德烈奥蒂同黑手党相互勾结利用、营私舞弊、搞权钱交易等方面的罪行。估计法院将对安德烈奥蒂的审理将要持续两年,这在战后意大利历史上是空前的。11月10日,意大利最高法院宣布,将于1996年1月17日对涉嫌卷入行贿案的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在米兰开庭审理。舆论认为,这是意大利“廉洁运动”向深入发展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果”。 美国的反腐败行动已使执政不到3年的克林顿内阁中的4名部长被迫辞职或受到司法调查。目前美司法部仍在对涉及克林顿总统的“白水事件”进行调查。 廉政建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许多国家为从长计议,在揭露和惩治贪官污吏、腐败分子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防腐倡廉的措施,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加强了监督机制。如新加坡政府颁布训令规定,任何官员不准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官方信息和官方地位谋取私利。韩国实行了财产公开和登记制,并规定储户设立账户必须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即金融真名制。德国规定,政府官员从事工业活动、合伙经营企业、参加合作社或企业理事会以及从事信托活动,须报有关部门批准。法国和美国等国都通过法律增加政治生活中的财政透明度,并对总统等公职人员的竞选经费作出限制。拉美的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古巴等国也都颁布了反对和限制政府高级官员非法致富法。 这场席卷全球的反腐败运动沉重打击了那些政界领导人和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犯罪活动,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净化社会道德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