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外国报刊和台湾《海峡评论》针对美国公然欢迎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和处处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的发展不断设置障碍,要“遏制中国”等情况,指出美国正在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新的冷战”。 美国《纽约时报》1995年8月1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正在摆脱二百年的软弱和耻辱。它终于掌握西方的技术和经济思想。许多中国人感到,他们终于能博得他们应受的尊敬和尊重。但是,中国不论朝哪个方向看,美国都在对它进行挑衅。”①日本《世界周报》也在8月15日以《美中会迎来‘新的冷战时代’吗?》一文中揭露说:“对于以世界的领导者而自诩的美国来说,最大的课题是如何使中国成为不给美国及盟国带来‘危害’的国家。”《周报》引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帮办坎佩尔的话说:“今后的十年将决定中国的性质。”他暗示,“今后的十年当中要努力把中国引导到理想的方向。”这里,美国急欲“和平演变”中国的心态再次跃然纸上。 台湾《海峡评论》1995年第55期刊登了题为《新冷战的警讯响了》,说美国正在制造“一个真正的危机”,在“冷战后时期”掀起对中国的“新冷战”。 由此,使我想起邓小平同志早在1989年11月就世界局势作出了一个精辟论断。他说:“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六年来的事实,一再说明了邓小平同志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一)发动“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国家的一贯方针 多年来,西方国家发动“没有硝烟的战争”,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是毫不隐晦的,一直是公开地大量地宣传和实施的。 早在1980年,尼克松就宣称,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就开始了。……到现在已进行了三分之一世纪”。①他把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古巴革命胜利等等,都归入正在进行的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真正的全球战争,这场战争已经到达了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它是在生活和社会的每一个方面进行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意志力量、一国的激励性思想的力量及其目的感的明确性──所有这些中的每一点,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都是十分重要的。”② 尼克松继而在1984年出版的《现实的和平》一书中鼓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他说:“要进行争取世界人民‘民心’的竞赛”,“随着一代一代往下传,我们将开始看到和平演变的进程在东方集团中扎下根来”,“它播下的不满的种子,有一天将开出和平演变的花朵”。③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尼克松已80高龄,但仍不遗余力地为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而奔走呼号。他说,“我是一个反共分子,但支持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取得成功,那将会大大冲淡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就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证据向第三世界证明自由可以带来好处”。④ 尽管尼克松因其“水门事件”丑闻而自动下台,但他的主张和谋略却深得美国当局的赏识并被奉为圭臬。 的确,这些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把矛头对准第三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企图用各种手段压我国放弃社会主义。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混过几年又当过美国驻中国大使、现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的李洁明公开表示:“我们提供奖金给中国学生,邀请政府官员来美国访问的作法,就是要‘和平演变’中国大陆。”⑤一些国家的学术界、新闻界人士均客观地指出:对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美国一些人认为这是他们“最后一个眼中钉”,为求“利用经济交流使中国解体”。⑥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露骨地攻击中国是“日渐缩小的共产党国家的代言人”,“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敢于这么大胆地维护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过时或邪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该报声称:“随着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解体,使美国谩骂的‘邪恶帝国’的位置出现了真空。现在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填补这个真空,成为美国主要的意识形态的对手和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感到讨厌的象征。”⑦这代表了美国国内一些极端仇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客的立场。 由此人们不难理解,美国当局一些人为何这些年来处处在中国问题和中美关系上制造事端。所谓人权问题,所谓中国威胁论,以及制造“银河号事件”,支持达赖分裂祖国的活动,直到最近为台湾李登辉访美大开绿灯,直接间接制造“两个中国”等等,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反对并最终搞垮社会主义中国,要和平演变中国。美国的这种心态和策略,毫不隐晦,在世界上可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一个深刻的经济根源 美国总要把它的“和平演变”策略涂上一层美丽的油彩,似乎这一切,是要把它的民主自由传统和据说是美好的价值观传播给他国。这是十足的欺人之谈。 其实,在它冠冕堂皇的言词背后,不难看出其真实动机。这首先可以从经济上找到根源。 我们知道,美国早就为其霸权主义的需要而瞩望于对中国的控制。据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拉菲伯记载:“1945年9月,他(指杜鲁门──引者)对一位顾问说,‘美国未来的外交重点在西半球和太平洋地区’,总统认为,亚洲的利益取决于强化中国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蒋将取代日本的地位,成为亚洲的稳定力量。美国还可以因此获得经济利益。”美国当局认为,假手蒋介石,他们不仅能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还可以开辟其他亚洲国家的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要成为现实,“10亿亚洲主顾会大有助于避免另一个经济危机。”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