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19)04-0028-06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学校发展,进而影响到教育质量高低。近年来,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不断涌现,但“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专业知识的研究却未得到重视。教师教育者应该拥有多少专业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和发展这些知识直接影响对教师教育者专业性的评判。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究竟有何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殊性?教师教育者应具备何种独特的知识结构?如何促进教师教育者独特性知识形成?这些困惑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回答,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师教育者的含义及研究文献回顾 (一)何为教师教育者? 20世纪30年代,“师范教育”被“教师教育”所取代,国际上开始流行“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者研究也随之出现。2001年朱旭东教授在教师教育者认可制度的建议中首次使用了“教师教育者”一词,[1]开启了国内的“教师教育者”研究。近年来关于“教师教育者”概念的界定越来越多,大致有两种主要观点。广义上的教师教育者指所有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人,包括直接参与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指导的大中小学教师及间接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员等。狭义的教师教育者只指高等院校专门从事师范生(准教师)培养工作的专业教师,包括学科教学教师、教育学类课程教师及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本研究中的教师教育者主要指狭义的高校教师教育者。 (二)教师教育者研究文献梳理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对教师教育者研究较为全面,教师教育者的内涵、身份认同、专业发展、知识结构等都有涉猎。对教师教育者知识结构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荷兰教师教育者协会为代表,将教师教育者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核心领域和十个子领域,并成为荷兰官方认定标准;[2]另一派以学者Lin Goodwin为代表提出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包括教师教育者个人知识、情境知识、教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性知识五类。[3]而我国关于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探讨教师教育者的内涵、角色、身份认同及专业发展方面,对于教师教育者知识结构的研究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并未达成一致共识,并未从教师教育者教学独特性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独特的知识结构。因此,为弥补这一研究不足,本研究从教师教育者专业的教学活动入手,探究其教学的独特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教育者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 二、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教师教育者是从事教师教育活动的专门人员,其任务就是培养面向中小学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其性质就在于职业实践性,因此,专业的教师教育者应当具备教师职业实践的专门知识体系,而这自然要求对实践活动的特征进行探讨。 (一)活动的复杂性 根据John Loughran教授在《Developing a 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一文中关于教师教育活动的两个方面即教师教育者的教“教”和师范生的学“教”的论述,可以得知,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活动除了关注自身的教学实践,也要关注师范生的学“教”活动。[4]由此进一步推理出教师教育者不仅要教专业学科知识,还要教师范生如何进行教学,更要教师范生如何学习教学并关注自己的学“教”活动。简言之教师教育者要从事教、教“教”、教“学教”三方面的复杂活动。这三方面在逻辑关系上是阶梯式的层级关系。最低层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范生掌握进入教师门槛的通识知识即人文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及教育知识;第二层次的教“教”要求向师范生传授关于如何教学的知识技能,不仅包含学科教学知识,还包含如何教学的实践方法;最高层次的教“学教”指的是教师教育者需要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学与学教的相互关系,即教学如何有目的地促进学习以及学习如何影响教学的相互作用。 (二)活动的实践性 教师教育课程提倡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教育者关注师范生教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实践性首先就体现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通过自身良好的教学表现诠释教育理念和教学内涵,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师标准,通过对实践背后的隐性教学知识即“原因”进行思考和解释,使隐性实践知识显性化,教学实践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师范生理解教学实践背后的原理知识。其次,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体现在其教学实践的内容上。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将来要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因此,教师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与价值应当面向基础教育实践,以帮助准教师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变化,缩小准教师与实践教学的差距。同时,教师教育者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在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其掌握实践情境所需要的技能技巧。 (三)活动对象的成人性 教师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教师”,其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这一点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有所不同。中小学生的不成熟性、依赖性、向师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纠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错误观念,将其培养成所期待的形象。而教师教育者所教育的对象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已经成熟并且具备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教育的可塑性较低,教学难度大。另一方面师范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质,具备一定的职业期待感,渴望通过教师教育者的教学活动接受成为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教育者需要针对成年师范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教的迫切心理作出回应,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