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2018年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他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人才培养确定为“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加强建设过程的指导督导,探索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引导高等教育评价导向问题,以便“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般来说,广义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包括专业评估、学科评估、特色评价、质量认证等,又大致可以分为专业性评价(同行评议)、行政性评价(水平评估)、社会性评价(第三方、排行榜)等类型。最近十年,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测度的排行性评价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当下“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多种多样的大学排行榜不断拨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其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QS)、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和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ARWU)四大知名大学排名机构发布的最新年度世界大学排名,部分重点高校排名的跌宕起伏常常引发热议。追捧者赞扬其系统的评价指标与透明的统计数据表明高校办学质量可以相互比较,且确有高下之分;质疑者认为排行榜依赖的评价指标不严肃、不科学,以偏概全,在短期内助长了唯论文、唯高引用率(高被引率)的风气,且导致大学办学趋向一致性和同质化,抑制了多元化与特色化。这表明,作为全球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一个重要的热门指标,排行榜在提升一流大学综合影响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激烈论争。 一、排行性评价的种类、哲学基础及其局限性 高等教育质量测度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和高难度,在国际学术界一直未曾达成一致意见(李子联,魏畅,2018)。复杂性体现在依据不同的质量观,评价指标的选择与侧重点不同;高难度体现在质量评价既可以是客观标准,也可以是主观标准。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通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基本也是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作为其核心指标。当然,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在三大基本功能的定位上有所侧重,而目前国内主流声音一般认定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因为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的决定着大学同其他社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根本区别(吴康宁,2017);在高教界甚至一些官方话语体系里,现代高校的首要功能也由“教育教学”的概念变换为“人才培养”的概念(袁靖宇,2019)。这一基本认知也会强烈地体现在官方组织的高等教育评估与各种大学排行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设计中。 (一)排行性评价的基本种类及其异同点 据统计,目前全球影响较大的大学排名组织约有45家之多(刘念才等,2009,第6页)。尽管各大机构对中国高校进行排名时都基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但由于其所考察的侧重点不同,指标和赋权的不同,因此评价结果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就国内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性评价而言,中国的大学排行性评价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例如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会同部分机构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中国校友会网、最好大学网、网大网等都分别从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着手,构建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满意等维度的综合评估体系,对中国高校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排名,其发布的排行榜尽管会因为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指标体系整体设置的科学性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引发种种是非争论,但同时却也不可否认地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就国际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性评价而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四大机构发布的排名榜,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QS)、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和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ARWU)。U.S.News自1983年以来对美国大学及其院系排名,是全美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机构。受全球化影响,2009年开始公布全球前200的大学排名,2014年开始扩展到前500所。它依据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高等学校分类法对大学进行分类,对同类大学进行对比,选取学术声誉、出版物、学术会议、标准化论文影响力等12项主要指标,为世界各地学生和家长选择大学提供参考数据,帮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理想的大学。QS于2004年开始独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侧重同行评议、雇主评价两个主观性指标,所占比重高达50%,是唯一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RCG)认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倾向于为学生提供选择大学的资讯和一定程度的就业指导。THE于2004-2009年出版世界大学排名,降低了同行评议权重,新增工业收入一级指标,为学生选择大学提供一份备选名单。ARWU于2003年首次独立研究发布大学排行榜,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绩效作为主要指标,侧重于大学的学术地位排名,最初目的是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定位中国大学位置,找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引导政府和高校制定科学的政策方针。尽管这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榜的评价标准不同,侧重点存在差异,但其一级指标均涉及教学、师资、科研、声誉、收入、国际化六个维度,采用可验证的客观数据,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为主要指标,而且都同时把科研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反映了科研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核心地位(邱均平,董西露,2018)。显然,这四大排行榜反映的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卓越状况及其显著特征。这种排名也是科学技术与知识创新体系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地位显赫的一种重要表征,它借助量化的指标评价各国顶尖大学的办学质量,被认为是比较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绩效和生产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