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欧洲联盟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这次调整主要是由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称《马约》)在实施中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而引起的。 自1991年12月以来,《马约》经过签署、生效、实施这三个阶段的长达近四年的实践后,发现其中的某些内容和要求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欧洲公众的认识水平并不那么协调,加上波黑战争使欧洲局势动荡不定,《马约》的实施遇到了未曾料到的困难。新的调整主要是围绕上述不协调进行的。 首先,《马约》的基础受到了冲击。近一年多来,欧洲出现了《马约》签署时尚未产生的两个新情况。一是欧盟东扩问题。因为《马约》的基础原是在西欧,“东扩”将使它变为全欧性组织。这样,便使《马约》原来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及欧盟的组织结构受到了挑战。事实上,欧盟东扩已进入实施的准备阶段,《马约》的基础也将开始随之发生某些相应的变化。“东扩”涉及现有成员国的利害关系。目前,以德国为一方和英、法为另一方的国家在东扩的对象、时间和步骤等方面存在着深刻分歧,这直接影响着欧盟的发展。另一个情况是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波黑冲突使欧洲形势出现了新的动荡。这也是《马约》签署时未曾估计到的。《马约》规定的任务是建立在欧洲稳定的基础上的。无论是政治联盟或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都有赖于欧洲形势的稳定。既然《马约》的基础受到内外形势变化的冲击,就有必要作出适应上述变化的反应。 其次,《马约》有关欧洲联盟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明确。德国主张欧洲联盟最终要发展成为一个权力比较集中的“联邦式的欧洲”,而英国则主张建立较为松散的“邦联式的欧洲”。由于在这个大目标上的分歧,它们在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领域内的许多具体政策上出现不一致,严重阻碍了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英国至今坚持应把欧盟限于建成一个松散的“大欧洲自由贸易区”,因此在政策实施中抵制欧盟的一切向联邦制发展的措施和行动,在欧盟的机构、权限以及货币政策方面阻止其向带有联邦性质的方向和趋势发展。虽然《马约》对“联邦欧洲”和“邦联欧洲”的争执作了调和性的处理,代之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盟”。但三年多的情况表明,各方的立场依然如故。9月22日至23日在西班牙举行的修改《马约》的政府间的这次重要会议,并未在欧盟未来的发展问题上达成什么协议。 第三,《马约》的推进器“德法轴心”失去了原有的稳固性。“德法轴心”一直是推动欧洲联合的火车头,当然也是推动《马约》实施的推进器。但自德国统一后,特别是法国总统希拉克上台以来,德法之间的不协调面增加,在许多问题上合作起来比以前吃力。希拉克认为,法德关系固然重要,但欧洲建设离不开英国。因此,在许多问题上法英有所靠拢。看来,法国似已放慢和淡化欧盟朝联邦主义方向努力的速度和色彩,特别在“扩大与深化”的问题上,强调先整顿好欧盟内部,然后再扩大,即主张“先深化后扩大”,其矛头主要针对德国,目的是阻止德国利用其同东欧国家的传统关系壮大其在欧盟中的阵营和控制欧盟。这也是法国拉拢英国及欧盟内部出现法英共同制德局面的原因所在。由于法国对一体化的“分心”,德法已很难象以前那样在欧洲联合方面步调一致。当然,法国并不象英国那样反对推进一体化进程,而是要创造在法国控制下的某种条件下来推进一体化的进程,至少要与德国分享而不能由德国独占或占过多的便宜。因此,可以说,原有的英德法三角平衡关系已打破,需要建立新的平衡。 第四,欧洲公众对《马约》的不满情绪增长。欧洲公众特别对《马约》的政治部分的不满情绪加深。他们认为,《马约》在政治上缺乏一种能使欧洲公众参与监督欧洲建设的机制。特别是由各成员国议员组成的欧洲议会的权力太小,远不能民主地、有效地控制欧盟的政治决策,而几乎全由欧盟的常设机构欧洲委员会说了算,而几乎全由欧盟的常设机构欧洲委员会说了算,从而避开了各成员国国家的议会,各国的政党以及社会组织不能直接参与意见,因而使他们感到被排斥在欧洲建设之外。因此,欧盟的一些政治决策得不到公众的支持。他们担心本国的主权以及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得不到应有的照顾,从而拉大了他们同欧洲建设的距离,助长了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一些公众甚至对欧洲建设的“政治合法性”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欧盟既保持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使之逐步向超国家性质的方向发展,又能照顾到各民族的某些特性和公众的心理愿望,这也是明年审议《马约》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