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依据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马丁·怀特在50年代期间形成的关于国际关系思想三大传统的思路,论述了国际关系思想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国际关系的三个基本方面。 作者认为:现实主义思想家大多从人性本恶这一根本前提出发,而且无不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作为解释国际关系的一大理论基石。理性主义思想家一般承认国际无政府状态,但他们强调与这一状态并存的还有有序的国际交往,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共性。革命主义思想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认为国际关系的实质在于超越国家分野的人与人的关系。这三方面都是客观实在,因而三大传统都具有部分的真理性,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欠缺。 作者提出,国际关系思想的三大传统,无论就其历史形态,还是就其当代理论表现而言,其划分的依据在于对国际关系诸基本方面的不同侧重,对国际关系主要性质的不同描述,对应有的国际行为方式的不同规定以及思想方法、情调和风格的根本差异。三大传统的划分颇大程度上是一种抽象概括性质的理论范式划分,在具体的历史和现实中并不存在绝对纯粹的现实主义、理性主义或革命主义思想体系或思想家。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修昔底德、博丹、霍布斯、阿奎那、威尔逊、摩根索、瓦尔兹、布尔、扎克尔、斯科特、费尔克等人的理论和思想。 在历史上,对于国际关系进行具有理论意味的思考,渊远流长。尤其自马基雅维利往后,直至当代,有关国际关系的种种观念、思想和理论学说层出不穷,构成了国际关系总的历史画卷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体现了参与塑造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要素在几个世纪中的演进轨迹。对于思辨性的历史和现实考察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于探寻隐藏在动态表象之后的恒常模式,揭示不可胜数和不断交替的特殊形态之中的共同本质。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马丁·怀特在50年代期间形成的关于国际关系思想三大传统的宏观思路①就是在国际关系史的意识形态领域探寻模式和揭示本质的一项重要尝试。人们只要把怀特的思考同至今为止被引用得最多的一部国际关系思想史著作②做一对比,就可以强烈地感到前者的哲学深度和逻辑力量。本文将依据怀特所构设的基本框架,论述国际关系思想传统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然后揭示当代几大典型国际关系理论蕴含的传统性,指出流派繁多的当今国际政治学之内最基本的分野,展现各主要类型具有的意识形态倾向及其精神风貌。 一 按照怀特所用的术语,贯穿于国际关系思想史的三大传统是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现实主义思想家大多从人性本恶这一根本前提出发,而且无不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作为解释国际关系的一大理论基石。对他们来说,各自分立、自助自在的国家是国际体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是国际政治考察的理所当然的关注焦点,不管国家权力归属于城邦共同体,还是归属于君主、贵族寡头或整个民族。各国按照主要依权势来定义的利益采取行动,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国家间争夺权势的斗争。国家安全、国际秩序及稳定取决于国际均势,而造就和维持均势则取决于足够的军备、审慎求实的外交、可变的联盟组合和必要的有限战争。政治独立于、并且优先于道德,国家应当遵循的道理准则从属于国家维护安全和谋求权势的政治需要,因而同个人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并非一致。③ 现实主义传统历史悠久。修昔底德被公认为西方文明史上第一位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家,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体现了对国际权势竞争中许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探寻国际关系一般原理的自觉尝试。④近代现实主义的鼻祖当推马基雅维利,他以政治的特征在于权势冲突为前提,将政治同道德和宗教分离开来,强调君主为保障国家的生存,有必要采取与个人道德标准不同的道德标准,那就是“特定的行动是好是坏取决于它促进权势之获取、维持和增长的程度”。⑤约半个世纪后,博丹第一个提出了主权观念,认为国家须拥有主权,即对内对外绝对和永久的、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⑥因此,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唯一主体,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国家自助和权势折冲是主权概念的必然推论。到了霍布斯那里,这一点已变得非常明确。霍布斯认为权势是人类行为中的关键因素,人有一种“追求权势的永久不息的渴望,追逐不止,死而后已。”国家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存在公共权力、不存在法律、不存在道德规范的自然状态。霍布斯的思想极具影响,同马基雅维利一样在现实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非常显赫的地位。其后,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和休谟这几位大哲学家,对国际政治均持有现实主义性质的重要见解,而黑格尔或许可称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集大成者。⑦此后,维贝尔作为现实主义在世纪之交的最有学术智慧的阐发者,特别对于被认作政治之本质的权势斗争以及国家伦理同个人伦理的区别,有重要论说。⑧英国的E·H·卡尔,美国的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和乔治·凯南,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影响最大的现实主义思想家。 现实主义传统对经验事实的关注远甚于其余两大传统,这使它多少倾向于使用近现代自然科学观念作为论据,而由于自然和社会之间以及自然研究和社会研究之间的本质差别,这种使用必然是牵强附会的。⑨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科学”形式的现实主义,即力学式的现实主义、生物学式的现实主义、心理学式的现实主义。力学式的现实主义使用近现代自然科学中出现得最早的力学观念,特别是其中的平衡观念,以此助成和加强了关于国际政治的均势理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佛罗伦萨僭主罗楼佐·美第奇去以前,意大利“处于均衡状态”,但紧接而来的法国入侵毁坏了这一均衡。不久后英王亨利八世及其首席大臣沃尔西最先运用“权势均衡”(均势)一语来谈论国际格局,并将其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⑩18世纪时,主要用笼统的力学语言来表述的均势概念,已成为分析国际政治和设计对外政策的普遍流行的工具。生物学式的现实主义则是随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而出现的。在工业化时代的帝国主义潮流迅趋高涨的背景下,关于生物个体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理论被牵强附会地用来说明国家之间、种族之间的关系,成为极端分子叫嚣的依据。第三种“科学”形态的现实主义是心理学式的。霍布斯的政治理论便基于荫芽中的心理学,他以一切人类行为都发端于感觉的经验主义假设为基础,草创了感觉心理学,并且由此推导出人为自我保存、避害趋利而争夺权势的政治逻辑。(11)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使得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从精神分析理论那里获得了新的“科学”依据。按照弗洛伊德的著名论断,人在心理上的毁灭本能和破坏冲动是国际战争乃至一切人类冲突的根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