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9)03-0016-06 贾平凹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润、古文功底深厚的作家,其当下创作与传统经典必然有文脉相承的关系。学界的主要研究中有孙郁的《古风里的贾平凹》,阐述了贾平凹作品的古风古韵[1];刘艳的《贾平凹写作的古意与今情》一文论及古典文学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认为“他的小说常常蕴藉着一种古意袅袅的氤氲气息”[2]。这样的学术洞解为贾平凹作品的研究指出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研究路径。研究《老生》的学者关注并论述了《山海经》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如郭名华《论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的结构艺术》[3],陈思《“新方志”书写——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论》等[4]。《山本》的研究论著中也有学者关注到《山海经》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如陈思和《民间说野史——读贾平凹新著〈山本〉》一文,论及《老生》中“自然部分是通过典籍《山海经》来呈现,偏重的还是在人事。而在《山本》里,演示自然的部分被融化到了人物口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5]288。指出《山本》对《山海经》的含融性接受。 已有的研究虽涉及《山海经》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影响,但仅略笔提及,并未深入到作品肌理作出细化的研究,还留下不少可拓殖的空间。事实上,《山本》中的自然书写继承了《山海经》的神话特性,以《山海经》为文化原型。荣格认为人的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神话原型,他在《分析心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强调:“原始意象或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它是一个魔鬼、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只要创造性的幻想被自由地表现出来,它就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重现。”[6]101据此,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厘清《山本》与传统经典间的文脉关系,从而揭示贾平凹对自然的认知与《山海经》所建立的文化原型的关系,见微知著,彰显传统经典沾溉后世的力量,揭橥贾平凹借鉴和运用传统经典的深厚功力。 一、贾平凹与《山海经》的文化渊源 贾平凹对《山海经》有着天然的文化亲近,可以从《老生》这部小说的创作看出他与《山海经》的文化渊源。贾平凹在《老生》后记中说:“《山海经》是我近几年喜欢读的一本书,它写尽着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写,一条水一条水地写,写各方山水里的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却写出了整个中国。”[7]294这句话说明了贾平凹常读《山海经》的偏好,也体现了贾平凹对《山海经》的整体认识。在《老生》中,贾平凹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实则是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那一问就是贾平凹在阅读中曾经产生的疑惑,那一答就是贾平凹以自己的学识、阅历对此作出的个性化阐释。贾平凹对《山海经》的释读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说文解字”。有如下几类。第一类,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老生》引述《山海经》的每一部分都有对字词、语句的具体释义。比如解释“凯风”为“南风”;解释“可以已腑”中“已”为“消除、治愈”之意:“婴以百珪百璧”中的“婴”是“绕、围绕”之意。第二类,对名物的解释。如解释“痹”为“鹌鹑”,是一种鸟;“禺”为“长尾猿”,是一种猴;“石涅”是“黑石脂,古人用来画眉的”[7]140。第三类,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如“其音如梧”,解释为:“琴瑟一类的乐器是梧木制作,所以梧指琴瑟,这里是说声音如弹拨琴瑟一样。”[7]249这些解释说明贾平凹对此书的阅读是从基础文意理解开始的,细致而扎实。《山海经》这样的古代典籍,阅读时需要借助训诂书籍来帮助理解。贾平凹解释西山所产“汵石”,是一种柔软的石头,显然是参阅了清代学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中的解释:“《说文》汵本字作淦,云泥也,盖石质柔软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8]53喜读,常读,细读,精读,是贾平凹在小说《老生》中写出详实的师生对话录的坚实基础,也是《山海经》对贾平凹影响深远的实在例证。 二是释读地理现象。《山海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记载了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矿产资源、植物种类,以及动物活动,内容丰富,揭示了某些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着的自然规律。贾平凹的解读既洞察自然现象,又探究其内在成因。如其有问曰:南山次山系共写到了十七山,为何九山无草木?其答曰:无草木的山上都有丰富的金玉等矿藏。又如问:西山第二山系十七山中为何有金银铁玉、青碧、雄黄、石涅、丹砂这么多的矿石?解答是:因为这里地处泾渭流域,气候湿润,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矿产自然丰富。问:为何这里奇木怪兽少?答曰:那是因为矿产多,金克木,当然草木就少了;人发现矿藏进行冶炼,人一发达,怪兽就远避了。问:西山经第三山系说的就是现在的青海新疆一带,这里现在是高原沙漠,为何有巨大的湖泊、沼泽,“其光熊熊,其气魂魂”[7]181?解答为:据史料记载,现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原来就是海,有十六国建在海的四周,青海以海命名,那更是海了。说明这里曾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地理巨变,导致了古今地貌的差异。贾平凹对《山海经》在地理、物产层面的解读,体现了他仰观宇宙、俯察大地,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认。 三是释读神话和历史。《山海经》不仅写山水,还写掌管山水的神。在每一山系的最后,都要总述该山系山的数量、距离、山神的形状,以及祭祀的祭品和方法。《老生》中阐释了神话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如西山经第三山系有少昊、鼓、葆江、钦
、英招、陆吾等等众多天神,贾平凹认为,那是因为西天是充满诸神的地方。即使天帝派诸神来地上治理,但还是有那么多的怪兽、怪鸟、怪鱼给人类带来灾难;神与神之间也发生战争,也会产生战乱和灾害。对此,贾平凹解释:那是因为世界就是阴阳共生、魔道同在的,两种力量的摩擦、冲突、对抗产生了张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靠这种张力向前发展。贾平凹的解读体现了他对神话的史学观阐释,可见其“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