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距今已有50多年了。岁月沧桑,可以抹去战争的硝烟,但永远抹不去人们心灵上的伤痛。对许多人来说,昔日战场上的炮火硝烟,仍然历历在目;731荒原城堡和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仍回响在耳边;南京大屠杀中30万无辜平民的冤魂仍在哀号……这场战争给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德国和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作为屠杀数千万人而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国家,是怎样看待二战这部血淋淋的侵略史的呢?事实上,德国和日本,虽同作为二战发动者,却对二战侵略史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认真反省,吸取教训,可嘉可信;一个百般歪曲,不思悔改,可悲可恨。 一、德、日两国政府的不同态度 1.关于战争性质 德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历届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消除德国纳粹主义污点,一直在明确无误和真心实意地为当年的受害者——犹太人、波兰人和其他国家人民表示歉意和悔恨。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文章指出:“二战以来德国历届政府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德国应该为发动了那场世界大战和制造那场现代史上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承担主要责任。”[1]尤其是西德前总统魏茨泽克和现任总理科尔在正视历史、反省历史的进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5月8日,德国战败40周年纪念日上,西德总统冯·魏茨泽克在他的引起轰动的讲话中,不仅深刻地反省历史,向德国近邻国家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悔恨,而且主动否定战争,同那场战争彻底决裂:“这一点越来越清楚,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社会主义的独裁中解放出来了。”[2]尽管总统的这一观点遭到极端保守派的猛烈批评,但这一观点很快成为官方的观点并写入了教科书。 不仅如此,前年和去年举行的奥斯威辛解放50周年及华沙暴动纪念活动,德国总统都参加了。美、英、法、俄四大战胜国分别举行的庆祝二战胜利50周年仪式,德国政府领导人也都参加了。尽管参加这样的仪式令人难堪,但他们并不逃避现实[3]。 所有这些表明,德国政府在对二战性质的认识上立场正确,态度鲜明,认识深刻,因此“人们现在很难再挑剔德国没在尽力消除纳粹主义的污点”[4]了。 日本则相反。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历届政府总是这样或那样变着法儿掩盖战争的真相,愚弄国民,推卸责任,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的战争。把“亚洲殖民化”说成“大东亚共荣”。这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篡改历史的表现,是对亚洲各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极大污辱”[5]。 更令人愤慨的是,日本政府内阁官员甚至首相,“一再失言”,时不时跳出来,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翻案。如1989年2月日本首相竹下登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竟然声称:“有人说过去的战争是偶然发生的,也有人说是自卫。是不是侵略战争的问题应由今后的历史学家去评介。”身为一国首相,如此认识历史,如果不是对历史的无知,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从中曾根康弘执政以来,日本政局动荡,政权更变频繁。但历任阁僚对二战的态度则是相同的,尽管他们也一直讲“反省”,说“遗憾”,但却一再“失言”、“失态”,不敢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 2.“世界第一部反法西斯意识形态法律”的出台与日本“不战决议”的难产 德国:世界第一部反新纳粹意识形态法律出台。 一段时期以来,德国一些新纳粹组织诡称在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的事实是捏造的,妄图翻历史铁案。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极右头目那里也可听到类似的喧嚣。法国极右的国民阵线头目勒庞就公开否定纳粹集中营存在“焚尸炉”;一些所谓“修正史学家”也就此大作文章,甚至以无聊的数字演算,“论证”纳粹“不可能在几年之内,杀害600万犹太人”[6]。在德国,也有人以“修正历史学家”自居,如德国历史学家恩斯特·霍尔特为给纳粹翻案,不惜篡改历史事实,挑起了轰动德国政坛的“历史学家大战”,企图否认战争的侵略性质。 德国政府针对日益猖獗的新纳粹分子的倒行逆施,于1994年5月13日提出一项法案,把否认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言论列为一种犯罪行为。凡犯此罪者,将被判处3~5年徒刑。两天后,德国司法部又进一步把煽动排外情绪、涂写字标志和行纳粹礼的行为定为犯罪。这项法律成为德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鲜明地反对新纳粹意识形态法律。“在欧洲极右势力猖獗的今天,这是一项极适时之举”,“它表明了德国人民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彻底埋葬纳粹主义的决心”[7]。 日本:《不战决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日本战败投降50周年之际,迫于国内外压力,日本政府准备通过一项“不战决议”。然而,围绕着要不要通过“不战决议”,要不要对二战期间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日本朝野各种势力争论不休。 “不战决议”是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现众议院议长士井多贺子所倡议推动的。一度沦为在野的自民党为争取社会党合组政府,助它重返政权中枢,曾与社会党、新党魁党在1994年6月组建联合内阁的政策协议中同意在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通过一项国会决议即不战决议,对过去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并表明日本未来走和平道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