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近年来就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宣传教育使用频率极高的“爱国主义”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研究,其中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即否认爱国主义有阶级性,认为爱国主义是超阶级的全民族国家人民的共识。它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但它始终代表着不同时代全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即包含着各个阶级的利益在内),不存在只代表一个阶级的利益而和其他阶级利益完全对立的所谓“某某阶级爱国主义”。如果真是只代表一个阶级利益跟其他阶级利益对立,而又标榜为“爱国主义”者,这只能是伪爱国主义,是应该批判鞭挞给予揭露的欺骗宣传。可是长期以来,这一观念没有得到澄清,人们受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的影响,套用毛泽东“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1]的语录,往往津津乐道什么“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等等。难道我们今天宣传中所讲的“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其内容只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不包括其他阶级的利益,不是代表全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吗?果真如此,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怎么能团结全国各阶级各族人民包括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事实上今天我们共产党所提倡高举的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能得到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拥护和认同,正是因为它所坚持的原则代表了包括所有阶级在内的全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而不是仅仅代表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利益,所以它才具有无穷魅力,才具有无比的威力。本文拟对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爱国主义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借此进一步论证爱国主义是“超阶级的”“全民族国家人民的共识”这一观点。不当以至荒谬之处,还请有关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谁都无法否认,中国人民抗日的历史是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空前高涨喷涌迸发的历史。汉奸、卖国贼、投降派虽有出现,但这不是以阶级划分的,而是各个阶级在历史的政治浪潮中淘汰出来的少数民族败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证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是超阶级的,代表全民族国家最高利益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各个阶级的爱国主义的混合体。在这个时期内,找不出任何具有只代表一个阶级的利益而和其他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特征的所谓“某某阶级的爱国主义”。 第一,从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被激发产生、形成波澜壮阔的伟大爱国运动的根本原因看爱国主义超阶级的全民性。有人说中华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华民族自有国家以来时隐时现的一条红线,每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犯时,爱国主义就表现得特别明显、特别强烈。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爱国主义表现尤为突出、持久、一贯。也有人说,中华民族富有热爱和平、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爱国主义传统等等。这些都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就会激起全民族的坚决反抗而言的。在这里阶级的划分失去了意义。因为凡是外来侵略奴役的对象都是整个国家,是全民族。除了侵略者拉拢收买的少数投降派、汉奸、卖国贼以外,所有被侵略奴役的各个阶级人民的利益没有例外地都要受到损害,因此他们都本能地反对外来的侵略和奴役,坚决保国保家乡。就这一点来说,各个阶级被激发产生爱国主义的根本原因——外来侵略是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的。 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各个阶级有所不同?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过程中被激发自然形成的,它同历史上的反对外族侵略过程中形成的爱国主义,除了时代背景,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关系,侵略的形式、深度、广度有所不同外,其侵略反侵略、奴役反奴役的本质是一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高潮,是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扩大和加深同步发展的,在这里显示不出阶级的本质差别。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数月之间,整个东北沦陷,激起全国人民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次爱国抗日高潮。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到大后方广大城市和乡村,从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各种党派团体到广大爱国官兵,除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和条件的影响,使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手段和烈度有所差别外,他们一致反对妥协投降,坚决要求抗日,保家卫国,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爱国主义本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阴谋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于1932年1月28日公然武装进攻上海。驻上海的国民政府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领导下,违抗南京中央不抵抗的意志,奋起反击,受到了上海民众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全国掀起又一次爱国抗日高潮。除罢工罢市捐钱捐物外,群众自发组织义勇军、敢死队、担架队等,直接支援前线。但由于蒋介石怵于共产党在南方七省燃起的“燎原之火,有不可收拾之势”,确定“安内是攘外的前提”、安内的重点是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错误政策,从而打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抗日热情,同时也滋长纵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长城抗战序幕拉开,所在国军官兵忍无可忍,英勇抗击,沉重打击日寇。接着日本又策划华北自治、“脱离南京国民政府”,使华北成为“我帝国(日本)之最好新殖民地”。[2]华北沦亡危在旦夕,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内战,反对汉奸卖国投降,成了全国上下各阶级、各爱国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上至国民党上层爱国人士,下至社会基层的爱国平民百姓,无不人同此心,心同此想。在要求抗日爱国这一点上,各阶级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及至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正是应广大丧失家园痛定思痛的东北军将士的要求,应全国一切爱国人民的意愿而冒险进行的壮烈行动。试问作为蒋介石最宠爱、最器重的张、杨二将军的爱国抗日行为,跟中共主张的爱国抗日行为难道还有什么阶级本质的区别么?没有。他们都是出于对日本侵略的高度义愤,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