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伐时期,周恩来先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他主持政治工作期间,建立健全了一支强有力的政工队伍和组织机构,制定了一整套全新的政治工作制度,注意发展党、团和进步力量,建立党直接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注重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使政治部的工作卓有成效。他的这些军事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北伐 军事 政治工作 思想教育 群众 实际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政治工作的首创者。他在北伐时期出色的军事政治工作,有力地提高了革命军队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不仅对当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军事政治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对今天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 1924年10月,周恩来从欧洲回国到达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11月调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任中共两广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政治工作。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被任命为第一军副党代表,年底奉命离开广州到上海中共中央工作。 周恩来开始从事军事政治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是十分艰难的,刚调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时,政治部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当时除了主任和仅能到校讲课的教官外,几乎没有别的人。政治部前两任主任的工作没有打开局面,第一任主任戴季陶没干多久就离开了,第二任主任邵元冲因不懂得教育方法把一个政治部搞得死气沉沉。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接任后,立即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很快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开创了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健全了政治部的组织机构,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政工队伍。周恩来到任后,马上设置指导、编纂、秘书三股,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选调共产党员王逸常、杨其纲、洪剑雄等分别担任各股主任,明确各股的任务。这一组织机构成为后来军校政治部完整机构的架构。1925年7月,周恩来调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后,军校政治部又在9月进一步调整、扩大,在正、副主任之下设秘书,秘书之下设宣传、组织两科(见附录)。1926年2月增设事务科,3月又随军部改组,在正、副主任之下设秘书,秘书之下分设总务、宣传、党务三科(见附录)。原来的指导、编纂股隶属于宣传科,原组织科改为组织股隶属于党务科。组织股负责掌握师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制定各科调查表,使政治思想工作做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宣传股负责进行各种形式的政治宣传教育,并出版反映士兵学习和生活的壁报《士兵之友》,同时组织宣传队伍,演出以反帝反军阀为主要内容的文娱节目,编纂股主要是配合政治教育的任务,出版宣传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书籍,主编军校革命刊物《黄埔潮》。为了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队伍,周恩来从军校学生中挑选了一批共产党员到政治部工作,亲自给他们讲课,传授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他还选派一些共产党员到新成立的教导团及下属各连担任党代表,负责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1925年10月,周恩来兼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时,又派了几十名共产党员到第一军担任政治工作。 由于组织机构健全、政工队伍扩大而且素质高,政治部的工作很快纳入正轨,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政治工作制度。组织机构充实后,周恩来立即制定了政治工作计划;每周举办政治讲演;组织学生进行政治讨论;制定学生、官兵、士兵各种调查表;加强对刚创立的革命军队黄埔教导团的政治领导,制定士兵政治训练计划,出版《士兵之友》报等。以后又陆续在教导团和军校各连推行党代表制,并对党代表的职责范围、各级党部党小组的会议、报告制度作了明文规定。这样,就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政治工作制度。周恩来从当时的实际状况出发,对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范围、方法及政治机关的地位和作用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他指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军阀军队逐渐觉悟,革命军队确立其革命观念”;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要使全军上下都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消灭军阀是最近国民革命军唯一的使命”;政治工作的范围包括“要使官佐士兵及一切群众晓得党的理论主义的政策”、“要使士兵了解本身生活的环境,现在士兵都是由于社会经济不安的里面崩溃出来的”、“要使官长士兵群众晓得时代的政治,革命都是由于政治上经济上不安的环境里发生的。所以当现在社会经济不安的革命进行中,一定要遵党的政策,打倒帝国主义”;周恩来对中国、法国和俄国三种不同类型军队的政治工作进行了对比,指出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要批判旧军队用“宗教运动”来维护部队的作法,要学习列宁领导的苏联红军政治工作的经验,他赞扬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目的也对,方法极好”,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他把纪律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革命军队应当做到“认识革命化、纪律化、统一化”,他还要求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员本身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常常表示勇敢的态度,比士兵更要勤苦,对于民众、士兵、伤兵、俘虏,各种宣传都要用最经济的时间,作相当的教育及训练。”对于政治机关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部是军队组织里面的一部分,要辅助各部队的工作,以进行政治教育实施的目的”。[(1)]在这里,周恩来最早全面概括了军队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三,注重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周恩来的政治工作作风集中体现在两个“结合”。一是把政治工作与士兵、工农群众相结合。他认为军队的基础在于士兵,“因为有广大的兵士群众,才能够成为一个军队”。[(2)]因此他特别注重做士兵的工作,强调政治工作人员除了作一般的讲演、宣传鼓动工作外,还要深入了解情况,找士兵谈话,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他本人就经常利用训练间隙,接近教职员、学生,亲自了解群众的心声,在简陋的学生宿舍、嘈杂的小吃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那平易近人的风度,热情而风趣的谈吐,很快就抓住了大家的心,使大家在闲谈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周恩来对工农群众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他认为工农群众是革命的基本势力,是“革命先锋、”[(3)]“国民革命之中坚”。[(4)]因此,他积极联系、组织并发动工农群众。如,他非常注意帮助广东各地建立工会、农会;经常组织学生帮助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进行训练;两次东征的时候,他把“一方面向民众宣传”,“一方面教育士兵”并列为部队政治宣传工作的两项基本任务。[(5)]由于其政治工作能够与群众密切结合,所以也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反过来又推动了政治工作的发展。二是把政治工作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组织学员投入到火热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他组织黄埔学生军参加了平定商团的叛乱和两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五卅惨案发生后,为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他又率领军校学生一起参加了中共广东区委组织的游行示威。可以说,在周恩来这个时期的政治工作中已经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