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陈独秀又是开拓中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1917年初,他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积极开展教育改革。1920年12月,他又应邀去广东省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努力发展广东的教育事业。虽然,陈独秀主持教育领导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他对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不少正确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在当时来说,不失为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它们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也还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毫无疑问,研究探讨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一 陈独秀高度评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他指出:“教育是智慧的源泉。”[(1)]教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他认为人的善恶智愚并不是天生的,主要是教育的结果。1917年7月1日,他在天津南开学校作演讲时说,木材的好丑和用处大小,虽然是生来不同,但必须工匠的斧斤雕凿,良材方成栋梁和美术的器具,就是粗恶的材料,也有相当的用处。“教育的作用,亦复如此。未受教育的人,好象生材,已受教育的人,好象做成的器具。人类的美点,可由教育完全发展;人类的恶点,也可由教育略为减少。请看世界万国,那教育发达的和那教育不发达的人民,智愚贤否迥然不同,这就是吾人必须教育的铁证了。”[(2)]他表示他是一个迷信教育的人,“希望有教育,无论贵族的平民的都好,因为人们不受教育,好象是原料不是制品。”[(3)] 其次,陈独秀指出教育是强国之路。他说:“社会之文野,国势之兴衰,以国民识字者多寡别之,此世界之通论也。”[(4)]明确地把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强盛同国民所受的教育程度联系起来。这个观点在当时毫无疑义是新颖而又深刻的,也可以说,是教育兴国的先声。1920年4月1日,他在《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指出:“说到中国人口问题,有一班糊涂人常常以我们中国人口众多而自豪,实是梦话。”“我们要晓得无知识无能力无职业游惰偷生的人口越多,社会越不得了,单是人多不一定就可以自豪”。“必须是有知识和生活能力的人多,才可以自豪。”[(5)]陈独秀看到了人口数量并不等于人口质量,揭示了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对于当时人们提高对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具有启迪作用。1920年2月7日,陈独秀应邀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座谈教育问题时,他甚至提出了“吾国欲图教育事业发展,须实行强迫教育之计划”[(6)]的主张,表明了他对发展中国教育的高度重视。 陈独秀认为发展教育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他指出,随着海陆交通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闭关锁国已不可能,立国于今之世,其兴废存亡,视其国之内政者半,影响于国外者恒亦半焉。他认为,德国和日本虽以军国主义闻于天下,然其国之隆盛,盖不独在兵强,而在于国民教育方针,德智力三者不偏废。1918年12月29日,陈独秀在《欧战后东洋民族之觉悟及要求》一文中明确提出现代的战争,不是军人战争,简直是科学和经济的战争。“一国的教育实业倘能够充分发达,就是胜利的根本,并不在乎要有多数常备兵(美国就是榜样)。因为国民有了教育,海陆军人可以临时征集的”。[(7)]国民无知识,将何以图存于今日世界之中? 陈独秀批评我国忽视教育的观点。他指出:“居今日之中国而谈教育,无贤不肖将共非之。上方百计仆此以为弭乱之计,下亦以非生事所需,一言教育,贤者叹为空谈,不肖者詈为多事,吾则以为皆非也。多事之说,良以教育非能致富求官也,然则教育之所以急需,正为此辈而设。空谈之说,亦志行薄弱,随俗进退者之用心,吾无取也。”[(8)]陈独秀注重教育工作,特别是重视对青年的教育。他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9)]他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新鲜活泼的青年,并对青年教育提出了六点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点要求实际上概括了他在五四运动前的基本的教育观点。 二 陈独秀提出了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他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一代生理和心理都健全的新青年和新国民。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今日之教育方针》、《近代西洋教育》、《新教育是什么》等文章中,反复阐述了他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他指出“现今欧美各国之教育,罔不智德力三者之并重而不偏倚”[(10)]的教育方针,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他强调我国的教育方针必须适宜国内外形势的需要,“以适时为兴废,吾人所需于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求其适而已。盖教育之道无他,乃以发展人间身心之所长而去其短,长与短即适与不适也。以吾昏惰愚弱之民,谋教育之方针,计唯去短择长,弃不适以求其适,易词言之,即补偏救弊,以求适世界之生存而已。”[(11)]所以“发展人间身心”是陈独秀考虑当时中国教育方针的根本出发点,陈独秀从四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