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中国现代史上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者,她在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等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 宋庆龄的无私奉献,突出地表现在她协助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遭到多次失败后,正当孙中山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之际,传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他十分兴奋,热情地赞扬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且满腔热忱地向社会主义的俄国去寻求推进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不断刊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报导。他希望俄国成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友好同盟者。1918年夏,正当全世界反动势力一致疯狂地诅咒和进攻年轻的苏维埃国家的时候,孙中山勇敢地向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发出一份贺电说:“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①] 这期间,宋庆龄每天静坐在写字台前,帮助孙中山写信、拟电文和打字,经常工作到深夜。孙中山与列宁之间的函电往来,多由宋庆龄、廖仲恺、朱执信等帮助起草。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正在上海闭门著书的孙中山受到很大震动,对学生、工人、市民的爱国行动深表同情和支持。他立即让宋庆龄起草一封“学生无罪”的援救电报,要求段祺瑞速放被捕学生。7月中旬,宋庆龄又代表孙中山起草致广东军政府电,要求解放被捕的工人、学生代表,使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全体被捕者。国外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内“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使他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加速了他们世界观的转变。 宋庆龄世界观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她在国共合作前后给孙中山以巨大支持和帮助,使孙中山力排众议,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和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国共产党代表举行的一系列会议,宋庆龄都积极参加,热情襄助。1922年8月,孙中山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李大钊,他们就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以便振兴中国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宋庆龄回忆说:“早在1919年,他(指孙中山)就同李大钊有了接触”、“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②]李大钊在孙中山的热情邀请下,最先加入国民党,为国共两党合作开创先例。8月25日,苏俄全权代表越飞派一随员携函拜访孙中山,双方就远东局势问题交换了意见,洽商了苏俄与孙中山合作的问题。这一时期,越飞4次致函孙中山,宋庆龄帮助孙中山写了3次复函。1923年1月18日,孙中山与以养病为名秘密到上海的越飞正式会见,亲切地谈了4个多小时,越飞的夫人、秘书和宋庆龄都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见。1月26日,孙中山与越飞在多次会谈的基础上发表了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而这个政策的确立,又促进了他“联共”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门讨论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真诚帮助下,宋庆龄帮助孙中山很快完成了国民党改组的一切准备工作。1923年11月,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及《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2月间,孙中山连续对国民党党员作了3次演讲,表示改组国民党和学习苏俄的决心。他认为:“军队战胜为不可靠,必须人战胜,乃为可靠”,“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与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③]孙中山开始了伟大的转变。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会上公开宣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公布《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的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革命高潮的起点,这与宋庆龄的努力密切相关。 宋庆龄世界观转变的第二个标志,是她在国共合作中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国民党右派不同意孙中山倾向于社会主义,对国共合作抱敌视态度,以公开退党对孙中山进行威胁。坚决拥护孙中山勇敢行动和革命思想的只有宋庆龄、廖仲恺、朱执信等少数人。宋庆龄支持孙中山给国民党输入新鲜血液的正确主张,积极参与谋略,辅佐孙中山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孙中山“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④]国共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胜利,推动全国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宋庆龄世界观转变的第三个标志,是她在国共合作后,支持孙中山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孙中山为了彻底消灭盘踞在惠州老巢的陈炯明叛军,他命令航空局装配、购置了10余架军用水陆飞机。1923年8月10日下午4时,广州大沙头机场拥集几百名观众,兴致勃勃地参观这批飞机试航。宋庆龄宣布试飞开始后,驾驶员分乘各机腾空而起。宋庆龄也身穿航空服,勇敢地登上1号自制飞机。当时外国的航空事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我国的航空事业更为落后。宋庆龄乘自己装配的飞机试飞,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当飞机平稳着地时,机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孙中山历来重视航空事业,宋庆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参加试飞,显然是为了以实际行动实现孙中山“航空救国”的主张和发展武装力量的新方针。孙中山对宋庆龄的冒险试飞行为深深感动,他亲自把这架飞机命名为“洛士文”号,以为纪念。“洛士文”准确的译音是罗沙蒙德,是宋庆龄的英文名字,这对宋庆龄是极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