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理解新社会阶层崛起及其话语模式的理论框架 当代中国活跃的网络政治生态催生了“公知”“自干五”“小粉红”等诸多边界模糊的网络群体及与之配套的话语体系。近年来,在围绕《临高启明》等网络小说形成的亚文化中,在军事论坛、知乎、观察者网等言论平台的知识生产中,在各种涉及科技和产业的自媒体公众号中,在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公共讨论中,甚至在某些影像作品的文化表征里,比如《厉害了,我的国》《大国工匠》《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等,我们能识别出一支将工科和工程实践领域的知识方法、生产力和技术至上理念、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立场相结合的网络话语力量,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观察者根据一些活跃的核心人物的自我命名,将这样一个崛起的话语群体称为“工业党”。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为“工业党”下了一个暂时的定义,①并通过爬梳“工业党”话语生产主体的生活史,尤其是媒介使用史,勾勒这一思潮从网络亚文化的边缘地带进入并参与建构社会主流舆论的传播路径。同时,我们将其归置到改革开放后的当代思想文化史中,论证这一诞生于21世纪初的思潮同时回应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思想文化界的群体症候,完成了80年代宏大叙事与90年代工具理性的嫁接,并在“去政治化”的时代氛围中召唤宏大叙事。而这些基本在民间性质言论平台上完成的知识生产与共识达成活动,代表了中国社会政治阶层生成的一种现实模式。与此同时,以“帝吧出征”为主要节点,另外一个被称为“小粉红”的网络文化群体也逐渐出现在研究者和观察者的视野中。我们也对此进行过跟踪观察和经验研究。②在对中国崛起的认同和对中国道路的自信方面,“小粉红”群体与“工业党”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两者又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话语风格,拥有不同的言论参与平台、生活方式和世界观。比如,相对于“工业党”,“小粉红”群体更加积极地参与消费文化,更加具有多元文化和全球中产阶级的身份特征,因而相较于国际战略和工业化路径等议题,他们对日常生活与消费文化中产生的文化政治有着更加浓厚的公共参与兴趣。 在本研究中,我们不是去简单勾勒和评价仍旧处于变动和复杂张力之中的新兴群体的意识形态,而是尝试以“工业党”“小粉红”等群体的崛起为切口,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在文化与政治公共领域层面的表现。我们认为,这些群体代表了中国社会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一定政治意识和文化自觉的社会阶层,并且他们已经借助新的媒介技术和市场制度,找到了相对独立于传统话语权力的传播机制。首先,他们的话语风格、语汇与逻辑体系,相对独立于学院派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公立学校教育中教条的政治常识,以及政治官僚系统中的文件式话语。他们利用市场化出版、网络论坛、网络文学写作、自媒体、专栏写作等方式,持续稳定地生产有关国家发展方向、历史叙事、产业政策、国际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等宏大叙事层面的内容,并且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共识——包括社会精英共识的生产之中。另外,他们的文化内容生产,仍旧具有同人、社区和公共领域的性质,与市场化的、流水线化的文化工业具有本质的差别。无论是“工业党”还是“小粉红”,在生产与传播各自感兴趣的内容时,仍旧主要以趣缘、社区、行业、问题等具有自主性和价值理性的生活世界逻辑来展开,而不是以市场、数据、绩效等他律的和工具理性的逻辑来推进。这样的文化现象,与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所描述的资产阶级文学公共领域和政治公共领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7、18世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从贵族垄断的文化场域中逐渐独立出来,尽量向普通人开放,鼓励独立使用自己的理性、与其他人进行坦诚交流,并且还未被大众文化工业所工具化和结构化。③我们对此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在于,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一个韦伯意义上的“成熟的政治民族”在中国特定阶层和人群中出现的迹象,另一方面也非常关心他们的未来走向与中国道路、中国的文明规划以及具有中国视野的世界规划之间的关系。 对于具有能动性的历史主体的产生、行动模式和历史趋势的辨识与分析,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经典社会理论的问题意识和分析框架。面对欧洲社会现代转型中新的领导阶层如何产生,具有什么样的行动能力、文化理念和政治风格等问题,欧洲经典社会理论的三大奠基人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分别给出了他们的回应。马克思寄希望于掌握先进生产工具和具有现代社会第一线的劳动经验与组织能力的产业工人阶级,认为他们在先进政党的领导下可以完成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即从社会化大生产的理性组织到最终消灭阶级和私有制,达到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辩证统一。对韦伯而言,最初他期待新教伦理与开明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的工商资产阶级成为德国民族国家实现工业化、政治成熟和民族崛起的领导阶层,但是后期又指出在工具理性统辖之下的官僚制社会,德国的工商资产阶级以及中产阶级却成为自私、平庸、虚弱、胸无大志的群体,无法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这样的分析也点明了德国社会最终走向强权政治背后的社会文化土壤。而涂尔干的社会学分析语境,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和现代性社会形态最先锋的实践者——法国。启蒙运动带来国家文教体系的昌盛,工业革命带来职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富裕水平的提升,持续不断的政治革命又使得最彻底的共和主义和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因此,涂尔干所期待的兼具自治理性和公共服务价值观的社会进步引领者群体,是接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育,并且具有行业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力的职业群体。 无独有偶,汪晖在近期一次访谈中对“五四”运动进行了新的思考,也提到了从社会群体主体性的培养和建构的角度来评估“五四”的意义。他认为“五四”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通过思想和文化运动的形式,回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求,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新的人与新的主体性的产生和培育。他指出这场文化运动的载体,除了媒体和报刊,也包括各种社会实践的社团,比如觉悟社、平民教育社、工读互助团以及各种各样的学生团体等等,这些都“为此后的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④ 本研究希望在经典和当代社会理论的烛照下,理解“工业党”与“小粉红”这些新兴话语群体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意义。我们认为这些具有内在多样性的群体出现的共同社会语境,是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初中等公共教育的基本普及、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都市中产阶级和职业群体形成规模、新媒介技术带来话语平台的民主化和多样化、国民尤其是青年知识群体的国际化视野极大拓展等等。这些新兴群体主要在市场化出版业、网络自媒体和娱乐平台中进行话语生产,具有基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平等、自主性、科学理性和实践理性、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等等。在文章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希望对以“工业党”和“小粉红”为代表的新兴话语群体的思想体系进行描述,勾勒他们对传统思想史概念框架的超越,并且比较两者的文化生产与社会行动策略的异同,分析两个群体在中国当代思潮光谱中的不同角色、位置和未来变化的可能性,借此理解当代中国不同都市中产阶级新主体的生成与分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