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三十年间中国的宗教信仰状况发生了较大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国的宗教信仰问题(郑风田等,2010;Browna & Tierney,2009)。老年人与宗教间的联系尤其密切,这不仅是因为宗教可以充当老年人应对社会风险、维系社会网络的机制(Cox & Hammonds,1988),而且也是因为宗教的影响随生命周期而逐渐累积,在老年阶段达到最大(Iannoccone,1990)。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在中国,老年人信教的比例较高(黄庆波等,2015),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2010年)则发现,老年信徒规模已经接近2100万人(吴玉韶、郭平,2014)。针对上述状况,学者们围绕着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基本态势、影响因素等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黄庆波、陈功,2015;杜鹏、王武林,2014),然而,可能由于目前这一领域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宗教如何影响老年人还未得到充分诠释,特别是在宗教与老年人健康乃至生命质量等方面,分析并不深入(王武林、阮明阳,2010)。 健康是老年群体的核心福利,也是老年研究的基础变量。老年健康既直接关系到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成效,也深刻影响着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的方向。老年人更易感疾病,健康更脆弱,就医用药也更频繁。不良的就医用药行为潜藏着健康损害的风险,而科学的就医用药行为则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降低死亡发生的风险(Hostenkamp & Lichtenberg,2015)。因此,是否愿意选择及时就医、合理用药,不仅直观地反映了老年人的疾病应对策略,事实上更是其健康理念乃至行动的真切体现。宗教会转变老年信徒的世界观,他们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这是否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在患病后寻求正规医疗服务的可能性,目前关于该方面的信息还十分有限(Ng et al.,2011)。 老年人信教和患病的比例都比较高,研究老年人的宗教信仰与其就医用药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更具典型意义。本文力图使用全国层面的最新微观调查数据,尝试探讨宗教信仰对老年人就医用药行为的影响过程,进而为认识宗教信仰对老年健康的作用机理提供一种新的分析维度。相比于国内的既有文献,本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从老年人的疾病应对方式入手审视宗教潜在的健康干预效应,并立足宗教功能理论提出可能的解释框架,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研究补充更有力的理论性证据;第二,较为充分地考虑在估计老年人宗教信仰对其就医用药行为影响时可能产生的偏误,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提供更可靠的方法性证据;第三,考虑了宗教异质性,重视不同宗教间的比较,初步形成有关其在老年人的就医用药行为上存在作用差异的结论。本文接下来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说明研究假设、在模型设定和数据描述的基础上报告实证结果,最后归纳主要结论。 二、研究假设 宗教信仰是否影响健康、如何影响健康,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研究的重视,过去十余年间,与此相关的文献层出不穷,而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对于这类议题的探讨更是经久不衰。目前学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的是,宗教在信徒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会改变他们的健康状况(Lee & Newberg,2005)。但是,宗教对信徒健康状况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学界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宗教影响健康的路径和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仍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加以证实(George et al.,2002)。 本文从老年人的就医用药行为入手重新探察上述研究主题。一方面,着眼于老年人群体不仅能够消减群体间的异质性干扰,而且可以利用该群体的特殊性来规避分析对象的信教比例偏低、患病可能过小等样本风险;另一方面,本研究将进行相对完备的模型设定,既与以往研究保持必要的承接性和关联性,又能控制估计偏误,得到更精确的参数估计。健康相关的观念和行为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而考察宗教信仰对个体疾病应对策略的影响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宗教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一个独特视角,有助于全面评价健康风险、合理预估健康后果。泰内博伊尔等人(Thuné-Boyle,2006)在系统综述后认为,以往的研究在许多变量的测度和控制方面存在方法上的问题。因此,对于宗教信仰如何影响个人的疾病应对策略这一议题,目前仍缺乏一致的结论。 基于此,本文提出老年人宗教信仰可能作用于其就医用药行为的第一个核心的研究假设:H1.宗教信仰会对老年人的就医用药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与没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就医用药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具有积极的健康效应(Green & Elliott,2010),虽然存在着有关中介变量不一致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积极的健康效应可以通过健康行动、社会支持、信仰结构及社会心理资源这四种潜在的社会心理结构来实现,具体表现在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Powell et al.,2003;McCullough et al.,2000),改善情绪及心理状态、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Miller et al.,2014),增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行为风险因素(Koenig,2015;Banthia et al.,2007),以及强化社会网络支持(Yeary et al.,2012;Byrd et al.,2000)等方面。聚焦于老年人,不少文献认为,宗教信仰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起到促进作用(Rote et al.,2012;Keyes & Reitzes,2007)。国内也有少量的研究涉及宗教与老年健康之间的关系,其结论也基本认同宗教信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正向影响(丁志宏,2014;江求川、张克中,2013;朱荟、陆杰华,2012)。基于以上探讨,本文提出竞争性假设H1a.积极影响假设:宗教信仰会对老年人的就医用药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就医用药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