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时间议题重回社会学的视野①。理论家们就产生了一大批相关著述。不同于历史学和哲学对于时间的探讨,社会学对时间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社会关怀。然而在时间的研究之初,时间概念常被认作一种被动的物理计量工具或测量手段,吉登斯(2016:104)批判在西方文化观念影响下,物理时间概念忽视了时间与行动者、时间与社会结构丰富的互动形式和意义。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时间的意涵发生了巨大的流变。近代社会中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分工的精细化,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突出了时间的稀缺资源属性,钟表的发明和标准时间的制定满足了高效率生产和同步化的需求。时间以时钟、日历、节假日、劳动安排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联系起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Mughal,2017),成为协调生产贸易、组织日常生活和重塑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对时间的感知成为现代社会诸多民族国家共同体认知和体验的核心范畴(高丙中,2005)。然而,将时间制度化的理论视角忽略了行动者和情境的互动意义,充满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现代风险社会促使时间理论内涵向情境化、策略化转变,即将复杂的社会情境、行动者的反思性时间结构与行为者的互构意义一并纳入到了时间研究的理论范畴之中,从而开启了当代社会学理论对“时间”研究的新征程。 一、问题缘起:时间意涵的多维理论论争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感受到相异的时间流逝感,生产生活领域内精准的时间管理模式和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时间压力,都指向了对于时间的社会意涵的思考和情感性体验。时间的隐喻嵌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当中,成为社会整合和指示人类行为的框架。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急速扩展带来了消费、文化、社会领域的全方面变革,也形塑了新的时空关系,时空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社会理论家们沿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路径,吸收了物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时空观念,对时间意涵展开了多维讨论,并形成了时间的二元、三元概念类型和理论框架。如何超越传统的二元或多元的划分模式,概括出时间内涵的真正本质就成了不少理论家们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一)时间内涵的二元或三元论争 社会科学总是倾向于对概念类型进化划分,以便以一种对立联系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时间内涵的研究中发展出了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微观时间与宏观时间、内在时间和外测时间等二元划分类型,以及历史时间、哲学时间②和社会时间的三元分野等多种时间的概念类型。 比如,人的自然时间观念来源于观察到的自然或天体运动的循环性和有序性。人们根据昼夜和四季的更替安排生产生活,自然时间是受自然规律节制的纯粹物理过程,以均匀同质的速度永不停歇地流逝。而“社会时间”却是集体信念和习惯的产物,它能够标示社会活动的节奏,只有当时间与社会的参照系联系在一起时才具有社会意义(Sorokin & Merton,1937)。这一将社会时间和自然时间相区分的观点形成了时间研究最为基本的二分框架。此外,冯克利(2010)还区分了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他站在人类不同文化的视野之上认为主观时间体现了对过去、当下和未来三种时间观的差异取向,而客观时间则等同于时钟或历法上的时间,是建立在自然时间的基础之上的。不同于冯克利对主观时间的理解,现象学领域中的主观时间或者“内在时间”是人的基本存在境遇的普遍构造,而客观时间即可被测量的时间,是我们按照空间的形式想象出来的“空间化了的时间”(胡塞尔:2009:34-35),这一观点继承了柏格森对于“真正的时间”的分析,他将之视为“自我意识和自我状态的一种绵延”(柏格森,2007:74)。 关于时间概念的三元论争则主要体现在历史学、哲学和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分野之中。历史时间的观念植根于基督教神学的客观时间的整体范畴之上,布罗代尔为建立自己的历史时间的研究框架,将“时间”划分为“超长时段”“长时段”和“短时段”(布罗代尔,1996:8),强调复线的时间观和“长时段”,理解长时段、局势或物质生活、市场经济、资本它们在各自时空中的关联,建立起一种“总体史”的分析和理解方法(赖国栋,2013),布罗代尔认为社会时间的研究主要存在于“超长时段”,因为这一时段适用于人类发展以来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哲学时间则更强调个体的自我本真意识的绵延,时间理论内涵及研究路径在学科间产生了极大的分野。 (二)时间内涵的“二重性” 由于时间的二元分析将时间的多种性质截然割裂开来,理论家们试图寻求一种超越二元或多元路径的方法以获得对时间概念的全面认知。其中,结构化理论的提出为弥合这种理论上的二元缺陷提供了可参考的框架。“二重性”概念可以将结构和行动、内容和形式及时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联系起来构成对时间的普遍主义理解。时间可以被视作行动者与自然、社会环境互动的中介,也可以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再创造并保存下来的结果(亚当,2009:21)。时间研究中二维概念轴的使用建立概念连续统,同样揭示了时间二重性质,Jaques沿着时间意向和时间顺序的轴建立了新的对时间概念的解读,他借鉴了斯多葛学派对于时机与时序之间差异的经典论述:“时间意向”即时机,每一个时间点都承载了个人的不同时间维度的内在体验,包括当下的即时性、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时间顺序”即时序,是自然世界对社会行为的安排和组织方式,他的这两个时间轴是相互联系的维度(Smith,2006)。时间意向包含了对于时间顺序的理解,而时间顺序却并不包含时间意向的要素。时间“二重性”在概念类型上对传统的二元论作了扬弃,但是否只是以新的二元形式出现,这仍值得思考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