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时,在华英美人士及报刊高度关注此事,他们撰写了很多书信、文章,刊发了不少新闻报道,向国内外读者传达此次运动的最新情况,但学界对此问题研究比较薄弱。①为此,本文利用当时在华英文报刊及包括外交官、学者、记者、传教士在内的英美人士亲历者的观察为主要研究资料,分析考察英文世界中的五四运动景象,以求从他者的视角为研究五四运动提供些许参考。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关注1919年5-6月期间发生的狭义的五四运动。 一、对五四运动的持续报道 五四运动发生时,当时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地的英文报纸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英美籍人士所办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密勒士评论报》(Milliard’s China National Review)、《上海泰晤士报》(The Shanghai Times)、《北京导报》(Peking Leader)、《广州时报》(The Canton Times)、《大陆报》(The China Press)、《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 Tientsin Times)等都给予了持续的关注,除了一般的实况介绍外,还刊发了很多对此运动的评论,展示了五四运动的多重面相。 就报道的内容看,当时在华英文报纸除了重点关注北京、上海的学生游行、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情况外,还对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山东、浙江、河南、江苏等地的三罢情况进行了及时报道。上海的《字林西报》《北华捷报》《大陆报》对五四运动情况进行了密集报道,向外国读者介绍了最新的各地运动新闻。如1919年5月11日的《大陆报》在头版刊发了抵制日本运动的情况,称上海的教育、商业团体集会决定抵制日本的产品与货物,拒绝使用日本的货币,并且报道了北京的国民外交协会开展的抵制日货活动。②5月16日,该报又在头版介绍了各地抗议运动对日本在广告、货币及商业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介绍了学生的抗议运动及提倡国货的情况。5月13日的《字林西报》则在第7版刊发报道,专门介绍了北京的抵制日货行动及杭州学生的抗议运动,并且分析了中日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对策;5月29日、5月30日,《字林西报》继续刊发有关宁波等地抗议运动的报道,提到了商人也加入到支持学生抗议的行列,6月3日、4日,该报又对浙江及中国中部的抵制运动进行了报道。5月31日的《北华捷报》则刊登了北京学生在5月25日发布的请愿书,并且报道了浙江及苏州学生的游行,南京示威学生向政府的请求等有关学生运动的最新消息。6月7日、12日、14日及21日,《北华捷报》又分别报道了安徽、湖北、苏州及武汉的抵制运动情况。再如《上海泰晤士报》在5月24日、6月9日、6月19日曾分别报道了浙江、扬州、杭州的抵制运动,其对上海发生的各界抗议运动尤其关注,每天都发表报道关注事件进展。6月6日,该报发表了题为《商店关门来表示对学生抗议运动支持》的报道,提到了上海商店关门的具体酝酿、学生的被捕,并对各国租界内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还提到日本商店被攻击。在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对该运动也进行密集跟踪报道及评论。如1919年6月4日《密勒氏评论报》发表社论称:中国的学生游行与商人罢市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中国人的政治举动;中国人的和平抵制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能够保持足够的时间,将会迫使日本改变其对中国的政策。③6月28日,该报社论又分十条专门点评了学生运动取得的成绩,如迫使曹、陆、章三人辞职,引发了抵制日货;刺激了国货的发展;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新趋势;展示了公众舆论的威力;证明了学生罢课的力量;发出了在中国要求演讲与新闻自由的呼吁等。④ 除了实况报道外,当时在华外报还发表诸多评论。如英国人在天津主办的《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 Tientsin Times)刊发了评论文章《抵制运动的深远影响》,后被《密勒氏评论报》等转发。该文指出:“政府正在竭力阻止运动的进一步扩展,但是政府却对民众产生不了影响。正是政府本身引起了这个国家事件,因为它的官员试图牺牲国家的利益来获取日本的支持。现在是民众发出声音的时候了,他们承担起抵制日本的责任,并且试图迫使政府撤回决定。”⑤后该报还发表一篇题为《学生运动》的评论,在9月5日被《北京导报》转载。该文直接用英文提到了“五四运动”这个名称,并称:“我们十分同情学生们的诉求,我们与其把他们的行动看成一场反对一个特殊国家的运动,不如看成是整个国家意识的觉醒,这标志着中国的一个更光明时代的开始。”⑥英国人编辑的1921-22年《中华年书》(China Year Book,1921-22),在《新文化运动》一节里专门提及一战与学生运动的关系,并且认为自从5月4日学生游行后,学生示威游行变得异常频繁,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而且还称学生的此种行动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是有害的。文章还认为中国学生很难全心进行学业而不关心国家大事。⑦ 当时还有很多在华英美人士致信在中国的英文报刊,陈述他们对此次学生运动的看法。《大陆报》除了报道各地抗议的新闻外,还刊发了很多有关此次运动的读者来信。如6月1日该报刊发的一名读者来信,提及抗议运动也波及了英美等其他在华外国人。他认为中国的抗议运动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应当非常谨慎,不能允许有阴谋的人去改变运动最初的目标;如果此抵抗运动开始伤害到在中国的所有外国人士,那么中国将会失去很多有力量的朋友。⑧再如6月14日的《北华捷报》刊登了一封外国读者来信,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学生游行的支持态度,认为学生团体是中国的希望,他们受过教育,爱国且非常无私。他还认为学生们已经达成了激发公众舆论关注以及各群体加强联合的目的,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之前中国人总是被认为是保守的且很难联合成一个整体。⑨同日,另一外国读者在致该报的信中,则表示不同意有些外国人对学生运动的指责,不认为学生存在暴力行为,并且称自己看到的都是一种温和的景象,诸如拒绝暴力、不在街上停留等,并且否认了学生有恫吓商人、店员等参与罢工的行为;他并不否认学生曾犯过错误或给市民带来不方便,但又指出学生确实在尽力避免租界的混乱。⑩当然也有些在华外国人不认同中国各阶层此种抗议活动,如有曾在中国中部活动的传教士到民众抗议集会的现场去演说,呼吁民众烧毁反日传单,安心呆在家中,认为他们的举动只会使得日本让中国政府惩罚抗议者并对其损失进行巨额赔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