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02(2019)03-0194-12 莫言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历史意识,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在他所有小说创作中乃至当代文坛都是非常显豁的存在。温儒敏、叶诚生认为:“对现代史的重新书写实际上一直是莫言小说的叙事重心,尤其是在几部代表性的长篇《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中,晚清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变幻或者被聚焦于某一时段或者得到相对完整的呈现。”① 在《十年新历史主义思潮回顾》一文中,学者张清华指出,新时期新历史主义小说主要受西方哲学、历史思想与文学思潮影响而形成,同时又指出其与中国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本然关联。但他对后一观点只是点到即止,并未展开深入分析。受张清华这一观点与思路启发,笔者留意莫言的历史小说与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渊源,发现两者之间确有不解之缘。莫言对明清历史演义小说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他多次提到《三国演义》。笔者注意到,每当忆及童年读书时,莫言都会列举近十本明清小说经典,而每次列举这些书目时,首先提及的便是《三国演义》。③他还多次在文章中引用与评述《三国演义》,经笔者粗略统计,除《聊斋志异》和《封神演义》外,《三国演义》应该是他引用与评述最多的明清小说经典(具体内容可参见《望星空》、《杂感十二篇》、《国外演讲与名牌内裤》等文)。此外,他提及的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还包括《隋唐演义》、《说唐》等。笔者将在下文深入具体探讨莫言历史小说与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深刻关联。 1.史诗规模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依据正史,借鉴演义,因此大多依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比较客观地描述一朝或几朝的兴废历史。《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为主要依据,描写了汉末到西晋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纵跨东汉末、三国鼎立到西晋开国三个时代。《隋唐演义》从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叙了隋唐两代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说唐》从北周讨伐北齐开始写起,中间讲述了北周武帝灭北齐,隋文帝平南陈,到李渊战胜群雄,李世民登基称帝的三朝历史。 另一方面,历史演义小说往往在较长的历史跨度里,以众多历史人物,纷纭的历史事件与宏阔的历史场景,形成庞大的结构,宏富的规模。比如《隋唐演义》涉及隋唐两代重要历史人物达五十多人,其间描述了隋炀帝的宫闱生活,隋末群雄起义,李世民统一天下,武则天、韦后等荒淫乱唐,唐明皇、杨贵妃风流情事等纷繁历史事件,涉及众多阔大的历史性场景,气魄宏伟,规模宏大。 莫言小说的历史叙事也依据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描述一个或数个时代的历史兴衰。比如《丰乳肥臀》描写了从晚清、民国到解放后,直至90年代近百年的近现代中国的历史风云。其间涉及历史事件众多,晚清时期:德军在山东修胶济铁路,遭当地村民阻击;光绪二十六年德军血洗高密沙窝村;抗日战争时期有:日军入侵高密东北乡大栏村;高密抗日武装临时游击队、八路军铁路爆破大队、渤海城皇协军、国军轮番上阵,抗战胜利;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司马库为首的国民党势力重回高密,八路军打败国民党,土地改革与地主斗争大会,淮海战争大栏乡全村大反撤退;解放后:刚解放初的阶级教育、批斗地主,五十年代初在校学生与苏联学生通信联谊,三年自然灾害,80年代“改革开放”村镇企业经济发展,城乡大变迁时期大栏由村变城市。除了晚清时期德军修胶济铁路遭当地村民阻击是通过母亲讲述插叙在中间,德军血洗沙窝村是第七卷补叙,其余事件皆按历史上真实发生年代先后顺序按次排演。《生死疲劳》主要叙述解放初到90年代经济建设时代近半世纪的历史。其间涉及历史事件依次为1950年的土地改革、斗地主运动,合作化运动、“四清”运动、“文革”、70年代中期毛主席去世,“四类分子”摘帽、联产承包制实行、改革开放城乡经济发展、农民大办乡镇企业等等。此外,《蛙》也是一部跨越数个时代的史诗性巨著。总之,以上三部长篇小说也如同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一样以较大的时代跨度,众多的人物,繁复的事件与阔大的场景形成史诗性规模。 2.实录品格 深受史传文学影响的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自然是注重小说的实录品格的,余邵鱼就说他“记事一据实录”,不敢“徒凿为空言,以炫人听闻”(《题全像列国志传引》)。历史演义小说的实录性主要体现在重视选材的真实性上。比如,熊大木说他作《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是“以王本传之实迹,按《通鉴纲目》而取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序》),“宋之人物名字、乡贯未及表出者,缘愚未接《宋史》,无所据考,因阙略,俟得《宋史》本传,续次参入。”(《凡例》)《三国演义》号称“七分实三分虚”,此处“实”指正史材料,“虚”指的是野史、民间传说以及作者个人想象。尽管七分实三分虚的比例并不精确,但《三国演义》中纷纭的历史事件与繁多的人物形象绝大多数本诸于正史,大多确有其事,确有其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庸愚子说:“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修髯子也称赞这部小说“是可谓羽翼信史而不违者矣”(《三国志通俗演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