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绩效的核心指标,而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但如何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似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范式和实践捷径。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工作者长久性探索和研究的话题。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并提出了许许多多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timulus-response模式);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必须营造真实的教育情境,也就是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布鲁姆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包括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六个级别,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为教师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中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过去大约四十年,美国学者依据上面提到的理论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性措施和原则,如学习投入理论试图通过间接评估方法①来研究和探讨不同学生学习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为学校制定课程教学改革计划以及预算方案提供实证性研究依据。Pace在1979年构建和实施的“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简称CSEQ)项目是第一个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的研究项目和调查工程②。这份问卷除了调查学生的基本背景信息、图书馆的使用情况、计算机使用情况、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外,也专门开发了一部分关于课程学习的调查内容。Pace之所以开发这项研究,是因为他认为测评学生的努力质量(efforts)对大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实质性的意义和帮助。Astin在Pace对学习投入的研究基础上于1984年提出了“学生投入理论”(Student Involvement Theory)。这个理论强调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1]。他强调了学习在心理和行为视角下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对学习质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Chickering和Gamson在1987年提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七项最佳实践原则,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学习的态度、教师提供及时性反馈、强调学习时间的投入、传达高层面的学习期待以及尊重多元化的才智和学习方法[2]。与Pace的调查相比较,Chickering和Gamson的这项调查和研究的突出点在于,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待越高,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也会越多。以“七项最佳实践原则”为基础开发的调查问卷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流行,很多大学利用这个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的本科教育实践成效,目前还有大学利用这个调查问卷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Kuh于1993年接管Pace开发的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项目后,进一步完善了学习投入理论,后来于21世纪之交开发并实施了美国全国性学生参与调查问卷(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③。NSSE将学生参与定义为:“学生参与代表了大学学习质量的两个关键性特征。第一个是学生在他们学习和其他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个是大学如何分配资源和组织课程教学以及其他教育机会,促使学生参加那些多年研究发现的,与学习关联的活动。”迄今为止,美国先后有1600多所大学参加全国性学情调查项目。调查结果为大学认证、教育质量问责、课程改革以及学习成果评估提供了实证性证据。与此同时,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中心领导开发了加州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Survey,简称UCUES),这个项目后来拓展到美国及全球的部分研究型大学,并先后成立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就读经验调研联盟”(The 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和“研究型大学就读经验调研国际联盟”(The 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简称SERU-I)④。SERU-I具体内容在文中研究设计(一)中详细介绍。 中国高等教育在恢复高考后的近四十年中,无论是学生入学规模,还是办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规模的拓展,大学办学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至今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规划,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为摆正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林蕙青[3]、钟秉林[4]等教育官员和专家撰文强调“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主要基础”。他们强调,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着力深化教学改革;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尊重学生选择权和兴趣特长发展。2016年瞿振元教授[5]呼吁本科教育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教育行政官员和学者的呼吁和担忧足见本科教育,特别是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亟须改进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