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5;K8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9)02-0077-08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19.02.009 对袁同礼(1895-1965)和费正清(John K.Fairbank,1907-1991)这样的职业文献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中美学术文化交流都是以书刊文献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的。袁同礼对于当时的史料也十分重视,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鉴于中国文教机构和图书文献遭日军摧毁严重,1937年冬,袁同礼向国际社会及时揭露日军暴行,大力呼吁国际文化界、图书馆界同情和援助中国①。他更是身体力行,全力以赴地保护文化遗产和征集历史文献,推动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主要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北平图书馆和西南联大一起于1938年底开始合办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成员很多是留美归国的学者。征辑会收集各种各样的与抗战有关的资料,如果没有该征辑会留下的大量抗战史料,留存今天的全面抗战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会更有限。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的组织、收藏、整理、编辑运作和成就,基本保障抗战时期袁同礼参加的任何学术资料和历史文献交流组织及相关活动,都有成功的基础②。另外,费正清夫人费慰梅(Wilma C.Fairbank,1910-2002)任职的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中国处的很多中美文化项目,费正清和袁同礼特别是费正清都有所涉及。在抗战后期该处发起和组织的教授、技术专家、学生的交流,以及广播和电影设备援助中国等项目③,几乎都离不开费正清提供意见,甚至直接参与。但是本文只关注抗战文化外交史研究中多不受重视的中美书刊文献方面的学术文化交流。 一、袁同礼与哥伦比亚大学 袁同礼,1916年北京大学毕业,次年任清华学校图书馆馆长。1920年留学哥大,1922年获哥大历史学士,1923年获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学士④。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原是哥大1887年成立的图书馆学院,于1889年脱离哥大,迁至纽约州府奥尔巴尼市。1926年,该学院与1911年成立的纽约公共图书馆学院(Library School of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合并,并迁回哥大,复为哥大图书馆学院⑤。所以袁同礼也算哥大图书馆学院毕业生。袁同礼1924年回国,先后任岭南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1929年至1948年任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和馆长,该馆多年来事实上行使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职能。袁同礼不仅把北平图书馆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而且将其办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图书馆学和学术人才的摇篮、研究中心和出版基地⑥。 袁同礼和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袁同礼及中国图书馆界,受哥大影响巨大;哥大和其他美国及欧洲的著名研究型图书馆极大地受惠于袁同礼。袁同礼和哥大彼此极有建设性的密切交流,也一定程度上代表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关系的积极探索和发展⑦。 袁同礼对哥大的贡献比较大。首先,他向哥大提供和推荐优秀学生和学生馆员。1930年,袁同礼“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签定协议,由北平图书馆派馆员到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研究院学习并兼管该校中文图书,为期2年,每2年更换一人”⑧。袁同礼先后安排数位优秀馆员到哥大学习,他们不仅攻读图书馆学学位,同时在自1928年改名成中文和日文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馆做中文图书的采购、编目和咨询服务等工作,让哥大中文馆藏和服务水平等明显提高。其次,他负责为哥大图书馆采购善本古籍。像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一样,袁同礼及其助手为哥大图书馆代理采购大量中文古籍善本图书,甚至直接帮助和提高收藏水准。对母校哥大,袁同礼及其助手特别用心。比如,在中国族谱收藏方面,他们确保哥大的收藏在北美最多最好。再次,袁同礼代表中国国家级的图书馆通过直接赠送或交换,向哥大提供大量重印古籍和新近出版的中国书刊文献。比如,1934年袁同礼向哥大巴特勒校长明确表示,将无偿赠送《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一套;抗战期间,为哥大收集大量战时文献资料。 哥大对袁同礼这样毕业归国的优秀校友一直很重视和关心。1934年,哥大向袁同礼授“大学卓越奖章”(University Medal for Excellence),表彰他回国后的杰出贡献。该奖章为哥大1929年设立,用以表彰归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和专业领域贡献突出的外国毕业生。同年,蒋廷黼获授哥大荣誉博士学位。“大学卓越奖章”和荣誉博士学位享受几乎一样的荣誉⑨,袁和蒋的获奖信息分列《哥伦比亚大学1902-1945年授予荣誉学位》一书中的前后页⑩。袁同礼获该奖时,年龄仅为40岁。在美访问和接受母校奖章的袁同礼,当时给国内友人的信中写到:“一月以来,旅行各地,无片刻暇,搜集材料外,并为我国宣传近数年来各项事业之进步。……同礼此次到美国和加拿大,赴各地演讲,彼等闻所未闻,故受一般之欢迎,哥伦比亚大学并赠名誉奖章,以示鼓励。”(11)他此次海外之行大力宣传中国成就,揭露日本对华野心,并呼吁抵制日本成立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对于获得哥大奖章的事却轻描淡写。 1944年底,袁同礼受国民政府委派访美,公开身份是中国联合国会议代表团顾问,但他负有政治宣传使命。国民党政府欲加强对美宣传,“驻美大使魏道明还向蒋介石提出《加强在美应付异党宣传建议》,强调加强在美的反共宣传,以抵制美国记者有关延安报道在美国的影响,9月,蒋介石批准首批赴美三名特派宣传员,即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原国际宣传处伦敦办事处主任叶公超和美籍天主教神父夏南汉”(12)。袁同礼出访,一如既往地做中美文教交流工作,将政治宣传寓于学术文化交流。他参加194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会议后再次访问母校哥大。1945年2月17日,哥大校长和董事会为袁同礼举行异常隆重的欢迎宴会,邀请美国东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和图书馆界的四五十位知名人士作陪,以示格外重视。陪客有校董事会成员4位;哥大教授21位,自然包括教务长和哥大总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院院长,以及重要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基金会等组织代表16位,含纽约、美国东部各大基金会和学术组织代表;官员和其他客人10位,含驻美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和国务院副国务卿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1892-1982)等。哥大把宴请袁同礼办成抗战时期中美文教交流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