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出版社2010年推出了范伯群主编的四卷本《周瘦鹃文集》,诚如陈建华所言,“尽管难能涵盖周氏创作的全部,但出自编者的精心挑选,荟萃精华,让我们对周氏有个集中而较全面的了解”①。但周全在《后记》中也提到,由于父亲周瘦鹃“从事文学创作时间跨度长、作品多,又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要无遗漏地全方位搜集资料难度极大”②,因此,要想短时间内将周瘦鹃的全部作品“一网打尽”的确不现实。笔者最近翻阅旧报刊,找到的《我与报纸副刊》《无人知是御霜簃》《还乡记痛》《看了〈蜕变〉》《〈大戏考〉序》,均不见于《周瘦鹃文集》,也不见于王智毅编的《周瘦鹃著译系年》、范伯群、周全编的《周瘦鹃年谱》,当为集外文,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略作钩沉。 一 我与报纸副刊 (原刊于1929年5月19日《报学月刊》创刊号,署名周瘦鹃) 我与报纸副刊结缘,足足有二十年了。在学校中读书的时代,除了正课不容放松外,余下来的工夫,就喜欢看小说和杂书,而尤其喜欢看报纸的副刊。每天打开报纸来,那天来大的军国大事,可以付之不见不闻,惟有后面那张谈天说地不关重要的副刊,却不可不读,真有一日不可无此君之概。不但是读过了就完事,并且一篇篇的剪下来,齐齐整整的黏贴在簿子上,分门别类,积久成帙。当时如申,新,时,民呼,民立,民吁,民权,舆论,太平洋,生活诸报的副刊,都是我的恩物,凡有小品佳作,无不什袭珍藏,当作宝贝一样的。到得我自己的文字生活开始以后,也就喜欢东涂西抹,在那些副刊上露脸。而我所最最高兴的事,就是曾经在新闻报的快活林和申报的自由谈中,各担任过长时期的特约撰述。在快活林所作的,有一个总名,叫做“怀蘭室杂俎”,好像是一部小杂志的性质,一切谈丛笔记译林谐著诗词话小说等等,应有尽有,每天登载一篇,从未间断,如此约有一年光景,方始结束。那时老友王钝根兄在新申报编辑副刊“自由新语”,因为兼营商业,暇晷极少,便委托我襄理一切。故名画师沈伯尘兄正在担任插画,夜夜一灯相对,商略材料,我破题儿第一遭尝试副刊编辑的生活,而觉得津津有味。后来馆主易人,“自由新语”,改做了小申报,我的事情更忙了:把体例略略变动,每天也做一篇开场白,又自撰短篇小说,按日刊登一篇,起做了一个总名“紫罗兰盦说集”,包含了好几篇“哀情”的作品,言为心声,这正是我当时的心声啊。到得脱离了新申报之后,就担任申报自由谈的特约撰述,那时是陈景韩先生兼任自由谈编辑,和我约定每天供给一稿,译的著的文言的白话的,或是说说本地风光,或是谈谈海外奇闻,其他小说笔记,也羼杂其间。每月三十篇,一连好几个月,有时虽觉材料渐缺,有难乎为继之势,然而搜索枯肠,总能捱下去的。 民国八年四月,我承申报主人史量才先生之招,开始编辑自由谈了,十年来醉心于副刊,到此总算得到了报偿,那时我正在美国克劳先生的中美新闻社服务,每天五时以后,便到申报馆从事于自由谈的工作,坐到写字台上时,先就有几十封信,在那里等著我,一阵子剪刀声中,一封封的把来开膛破肚。就中良好的稿件未尝没有,而恙无故实或字句欠通顺东西,却也不在少数。这选择稿件的工作,也往往要一小时可乐。把有意味而斐然可诵的采用了,把意味较少而字句通顺的暂留。此外字句次通而又毫无意味的,那对不起,只索请它们到字纸篓中去了。自由谈每天约需四五千字,但是投到的稿件,竟有超过十倍以上的。因为篇幅有限,当然不能尽数刊用,于是我编辑了自由谈十年有半,一方面虽得了不少人的同情;而一方面却得到了多数人的怨愤。同情与怨愤彼此不能相抵,便渐渐地觉得副刊编辑的风味,也不过如是。譬如玫瑰花虽美,无奈是多刺啊!至于自由谈的体例,格式,十年来也屡有变更,前几年间,我每天总得在报端胡诌几句,最初是沿袭“自由谈之自由谈”,后来改为“三言两语”,临了因为军阀擅政时代,虽是三言两语,也动辄得咎,因此我便箝口结舌,索性一言不发了。直到如今,还是如此。小新闻我们也曾注意过一时,但是不免有乡壁虚造之作,以后就难得发刊。遗闻轶事,是我们所特别欢迎的,所以至今还是时有所见。每逢旧历令节,前几年总得出一张特刊,自觉很有兴味,有一年中秋节,便特地把版式排成一个团圆明月的模样,我和手民先生们虽费却不少工夫,然而新颖别致,成绩倒还不恶。此外春节花朝上已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差不多都有一个特刊,别报也都仿行,直至过去二年间,打倒旧历的声浪,甚嚣尘上,我就自动的废止了。插画一项,也已变不一变,最初有钱病鹤君的讽刺画游戏画,继次赵藕生君的新闻画,去年才换了中国第一画社的滑稽画,改造博士啊,毛郎艳史啊,陶哥儿啊,赞美的极多,反对的也有,见仁见智,各有眼光,这是无可如何的!十年以来,我这副刊生活,总觉苦多乐少。然而有一件事足以自豪的,就是这十年中曾得到许多名作,替我张目,毕倚虹先生的人间地狱,程瞻庐先生的众醉独醒,包天笑先生的长短篇小说,都曾脍炙一时人口;而亡友朱鸳雏李涵秋二先生的笔记,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一年来,读报者的眼光大有变动,我们编辑副刊的头脑,也不得不随之变动,大约是趋重于新闻化的稿件,最得社会的欢迎。我们自不得不走到这条路上去了。将来还有什么变化,无从臆测,且待将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