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8)06-0118-07 “晚近词坛,悉为常州所笼罩可也”①,作为近代社会转型语境下最有影响的一个词坛流派,晚期常州词派②的词人们在国家、民族被难的动荡岁月里取精用弘、并轨扬芬,产生了有别于前代的历史品格和美学特征。近年词学研究专家们注意在词史的整体进程中对常州词派作宏观的考察定位与深入细致的论述,力图对近代词发展过程做全景式描述。③对于晚期常州词派的研究,已引起较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从史料考证、理论分析、词作研究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常州词派,勾勒出了清末民初词坛上该词派的基本面貌。④然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综合观照的研究较少将晚期常州词派置于近代转型的社会、文化、学术的实际背景下,而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晚期常州词派的流衍进程、创作实践、审美选择等;点状的个案研究或局限于单一领域、或局限于个体词人,多是从单一层面、微观视角对晚期常州词派分而观之,将其从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孤立出来。 辛亥革命后常州词派词人们的活动空间呈现出向上海聚集的趋势,上海作为近代江南文化的中心,由此成为新的词学重镇。山河已改,江桑摇落,部分传统士人⑤在剧烈的转型面前走向了社会地位和文化的双重边缘化,同时这种边缘化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危机。在风云多变的时代环境下,词人们通过参加传统文人圈的日常交往,获得安身立命的环境和一种暂时的身份;他们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注于文化与学术领域,并把时事激荡下积聚的幽愤娱乐发之于词,以强化政治与文化双重遗民⑥的身份认同并以之对抗新的政权。本文主要探讨民国初年寓居沪上的晚期常州词派词人们自身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创作转变,展示晚期常州词派在面临多种话语冲突时所体现出的文化取向和审美选择,从而揭示其转化中的艰难历程。 一、上海聚集与文化下移 鼎革以还,大批文化名流纷纷避地租界,寄命其间以寻谋出路,“不死、不降也不隐,而是到租界里去做遗老”⑦。况周颐、朱祖谋、冯煦、徐珂、郑文焯、张尔田、吴梅等晚期常州词派词人先后移居沪上,“晚清词学大家由早期个别在沪或部分涉足沪上,至此时已几乎频繁至沪,或成为沪上寓公”⑧。词人的迁徙移居,带动了词学生产的新现场;作为晚期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朱祖谋和况周颐终以上海为归宿,其行动的转移也意味着晚期常州词派词学重心的转移。“常派词风,复由北而南,俨然为声家之正统焉。”⑨况周颐与朱祖谋彼此倾慕多年,得以相识,这种“几与彊村日必相见”⑩的交往与切磋有力提升了彼此的词学造诣。 传统文人多视结社为建立联系的纽带和自身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冯煦、朱祖谋在上海先后加入超社(后名逸社)(11),社长始为瞿止庵,继为冯煦,该社文化名流集聚,社员因具有较为相同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而产生凝聚力,相互扶持、推崇,从而构成寓沪遗民之社交圈。1915年周庆云与徐珂、王蕴章等发起成立舂音词社(12),奉朱祖谋为社长,寓沪之词坛名家大半在社,盛时“皆命俦啸侣,特雇画舫,尽一日之乐。谒刘墓一集,尤兴会飚举”(13),词人们利用社集提供的文化空间增强自我认同,以频繁的词学交流为保存传统词体的鲜活状态做出努力。 记载称彊村“不问世事,往来湖淞之间,以遗老终矣”(14),似乎晚清遗民的生活是闲适的,然而政治情势与人际网络的交互使得现实是“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15)。面对新与旧、出与处的对立,无论词人是站在哪一方,政治都成为本期词人们无可规避、必须回应的话题。朱兴和在《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中指出,逸社成员多怀有复辟梦想,1917年复辟的名单中,逸社成员有5位,而其中冯煦、朱祖谋均被委以重任。孙德谦在《秀道人修梅清课》序中云“临桂况夔笙先生……顷岁以来,遗世介立”,事实上“遗世介立”有时也可以是政局未定选择保身的手段和借口。帝制君主政体的继续存在意味着政治道统秩序的精神继续存在,传统词人们一方面寄希望于复辟之事,另一方面又深知现实之境遇,他们必须考虑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有所适应。 大量的晚清旧臣因朝代鼎革而失去政治与社会地位,不得不在“江湖”上谋生,彼时出现了士人向下流动的密集性。传统士人选择上海为寓居地,不单为躲避战乱,还有维持生计的考虑。远离庙堂之高,居于江湖之遥,可供士人们选择的职业是多样化的,如医、商、相术、教塾、编撰等。尽管以儒士道德为评价标准的职业观念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士人生存的自由度,然而失去官府、幕府庇护的士人们不得不在“非儒”的生存之路探寻,抛开道德偏见而求生于市井之中。晚期常州词派的词人如朱祖谋、况周颐、冯煦等多以卖文卖字为生,《蕙风词史》记载况周颐“患不继,辄鬻文自给,每岁致千金”,为生计所迫,况氏于上海还开有书肆,甚至降格以求,“除了外国文外,不拘何事均可担任”(16),行为之处充满了生活压力和无法掌控的忧虑。而朱祖谋则“月必数为之(题主),足资存活”,江浙各地有人闻名而来,经常过访不值,告以外出为人题主。传闻其后来抱病出外,题主二次,因受风寒侵袭,病情增剧不起。(17)出卖字画看似出卖艺术,从深层来看,出卖的何尝不是昔日科举时代的社会地位与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