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8)06-0001-09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作为本科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识教育在国内大为流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同时,都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通识教育模式。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在理念和课程等层面,对国内有关改革产生了更重要和更直接的影响。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近年来,国内研究和出版美国大学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成果与著述丰硕。①在中国知网中,使用“美国通识教育”关键词进行检索,约有200多相关词条出现。但是,输入美国自由或博雅教育,则不到10篇文章。实际上,美国的本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实施通识教育,其自由教育模式可能更代表美国的本科教育特色。而且近几年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等,也在影响国内某些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中山大学2009年创立的博雅学院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因此,如果不理解美国自由教育对通识教育的影响,不了解两者的关系及其变化,实际上很难把握美国本科教育,尤其是今天美国通识教育的本质,也不容易把握国内某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特色等。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两者的关系如何?目前两者有何基本特征?文章首先整理有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梳理美国大学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产生、发展变化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最后概括研究发现并提出相关启示。 二、概念的解释和界定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英文中的general education和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最初都是来自古罗马学者西塞罗使用的cultura animi(“灵魂的耕作”——原意为耕作土地、养育万物之意,后演变为心灵或灵魂的耕作,意为精神的教化)一词,当时该词的含义是“精神的教化”。因此,liberal education与今天的自由教育、教养教育、博雅教育或者说一般心灵陶冶具有一定关系。从古代罗马开始,达到精神上的教化的教育,就被称为liberal art、liberal education。此外,就教育对象来说,在古代希腊和罗马,liberal education特指专为自由人提供的教育,奴隶不能享有这种教育,因此也带有强烈的阶级性。如后所述,欧洲的liberal education在17世纪传播到美国,成为美国殖民地时期高校的核心模式。而general education则是在19世纪才出现在美国。 一般认为,中文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多译自英语的liberal education、liberal studies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而通识教育多来自general education、general studies等。日本二战以后引入美国的general education将其翻译为一般教育,1991年之后又把liberal arts education翻译为教养教育。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影响之下,香港的不少院校也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几乎与此同时,台湾某些大学也开始学习美国,推行通才教育、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等。 中外有关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概念的论述不计其数,本篇难以一一列举,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解释。 早在20世纪70年代,罗斯布拉特就从历史学的角度,详尽地研究了欧洲自由教育对美国的影响。在分析了自由教育的不同理念,特别是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差异基础上,他认为,自由教育在历史上基本主宰了美国大学教育,但二战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期之后,历史上的自由教育理念很难在美国大学中付诸实践,更难于左右美国大学教育整体发展。②有关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概念问题,美国不少学者认为,两者虽有关联,某些方面也难以辨析,但是至少在理念和提供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③不过,阿瑟·列维则认为,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概念,美国殖民地时期文理学院(例如哈佛学院)实施的教育既为学生开设广泛的内容,也在某一领域提供深奥的学习,不仅如此,当时的这些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必修课,与今天美国大学开设的核心课程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当时的教育也可以视为通识教育科目(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