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1987年10月至1988年6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体改委”)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北京大学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吴敬琏课题组、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国家计划委员会课题组和上海市课题组,就我国中期(1988—1995)经济改革规划纲要分别提出报告。这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旧体制机制向新体制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体改委委托有关经济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个别直辖市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就此后5—8年的经济改革应如何展开,提供的具体规划纲要。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实践证明,这八个课题组的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许多观点、思路和设想,既很有现实针对性,又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对推动此后的经济改革起了良好的作用。因此,这是一次集中各方智慧为改革献计献策的成功探索。这八个课题组的报告,连同国家体改委综合规划司汇总八个纲要的报告,经该司汇编成《中国改革大思路》一书,由沈阳出版社于1988年7月出版,印数达5万册,因对中国经济改革有重要理论创新和实用价值,获1988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在上百位经济学家对八家改革规划纲要进行比较的研讨会上,争论最大的是,我国中期改革的主线是什么。有三种不同的主张。第一种主张企业改革中心论或所有制改革中心论,认为中期改革应积极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种主张中期改革以价格改革为主线,以此推动经济运行机制转轨,以便为企业改革和其他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种主张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双线推进,即两条主线论,认为二者如同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应协调配套进行。我是主张两条主线论的。今天看来,两条主线论不仅对1988—1995年中期改革是有效的,而且对整个中国经济改革进程都是有效的。中国40年经济改革的历程,总体上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不断深化的,这也是本文所要回顾的历史进程。 二、第一条主线: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条主线是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包括国企改革,允许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利用外资,建立新体制的所有制基础包括微观经济主体。总之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这包含几大块:一是个体私营经济的重生和发展,二是外资经济的引入和发展,三是公有制(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调整和改革,以及上述三大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变化和定位,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1978年,城市是国有制经济、农村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在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久就被扫光,个体经济只在一些缝隙中留下一点点。据统计,改革开放前全国只留下个体经营14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① 改革开放后,最早打破公有制一统天下格局的动因,是为了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也有一个说法叫“知青回城催生个体经济”。“文革”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劳动就业问题已经比较尖锐,“文革”结束后,大批返城知青和落实政策后的各阶层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截至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2000万人,其中大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和家居城市的复员转业军人105万人,按政策留城的知识青年320万人,插队返城知青700万人,城镇闲散劳动力230万人,“反右派斗争”和“文革”中处理错了需要安置的85万人。②如何增加劳动就业岗位,成为党和政府最紧迫的问题。 1979年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会议提出并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报告指出,“各地可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③尽管有种种限制,但它毕竟为城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开了绿灯。 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委员长在国庆讲话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很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很不发达”,“目前在有限范围内继续存在的城乡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④1980年8月,中共中央在《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文件中指出,“宪法明确规定,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应当适当发展。有关部门对个体经济要积极予以支持,不得刁难、歧视。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⑤1980年12月11日,一个名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一批共发出了1844户个体营业执照。当年年底,全国从事个体经济的人数迅速达到80.6万人。从1981年开始,由于党和政府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快速发展(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