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长篇小说《胡雪岩全传》,先是为台港和海外华文文学界所倾倒,继而又受到中国大陆读者的热烈欢迎。作为成功的历史小说,它的创作经验应该很好地总结。 一 写历史人物的长篇,若要做到雅俗共赏,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对这一人物的历史地位作准确的定位,写出该人物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而且,这样的历史定位,这样的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又是以往小说作者以至历史学家所不曾做过的,这也就是对该历史人物的新发现。高阳的《胡雪岩全传》正是这样。 为胡雪岩(1823—1885)写小说,过去的作家不是没有人做过;对胡雪岩的评价,过去的学者也不是没有人作过;但他们对胡雪岩的历史定位都失之偏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即胡雪岩死后的18年,有位中国作者托名“大桥式羽”,即曾写了一部小说《胡雪岩》(收入陈英所编的《晚清文学丛钞》的小说四卷,题作《雪岩外传》)。该小说把胡雪岩定位为铺张挥霍、穷奢极欲的商人,而且对民众刻薄。他曾经办理慈善施米,竟想出凡是领了米的,剃去眉毛,以防重领的主意,从而引起民愤。这是攻胡雪岩的一点而不及其余。而以往研究胡雪岩的学者,又因为胡雪岩曾经是左宗棠的得力膀臂,而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和平定回乱的刽子手,于是胡雪岩又被定为民族罪人。高阳先生从详细占有、认真研究胡雪岩的全部史料出发,不同意对胡雪岩的既有定位,在《胡雪岩全传》中他以崭新笔墨对胡雪岩作了新的历史定位。 在高阳的笔下,胡雪岩首先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商人。他以办钱庄起家,但目光四射,并不局限于金融领域。他做丝、茶生意,为农村的养蚕人寻找原料的出路;他开设胡庆余堂药店,为贫苦民众施药,同时也以此为自己做广告;他开办典当,赚一时受窘的官僚、商人、纨绔子弟的钱,而对穷人则取息甚微;尤其难得的,他后来打算收买新式缫丝厂,以便缫出高质量的丝来与外国商人一决高低。胡雪岩在商场中不同凡响。 胡雪岩信息意识强。他说:“做生意一步落不得后,越早到消息灵通的地方越好。”所以他很早就走出杭州,在上海开辟他做生意的新基地。胡雪岩求新求快。“别人用老式船,我用新式船,抢在人家前面运到,自然能卖得好价钱。”胡雪岩在生意场中连连得利,和他的求新求快分不开。 胡雪岩人才意识突出。他发觉刘庆生的耐性、记性特别好,立即破格提拔为“档手”(经理)。刘不才是个吃喝嫖赌都来的“不才”之人,人都讨嫌他,但胡雪岩却慧眼识人才,认为他“外场”来得,善于交际,因此把他作为公关人才来使用,果然发挥了刘不才的才干,胡雪岩自己也受益良多。古应春熟悉“洋场”,很会和洋人打交道,胡雪岩就把他作为和洋人打交道的干才来使用。胡雪岩这样说过:“不会用人才怕二虎相争;到我手里,不要说两只老虎,再多些我也要叫他服服贴贴。”这不是胡雪岩吹牛,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胡雪岩公关意识鲜明。他和官场、洋场、商场,这三方面的关系都搞得很好。“要想市面做得大,自然要把关系拉得紧。”他又说:“商场的势力,官场的势力,我都要。这两样要到了,还不够”,他的得意门徒陈世龙接着说:“还有洋场的势力”。的确,胡雪岩从交结王有龄开始,到和江苏学台何桂清(后任两江总督)结交,再依靠左宗棠为后台,在官场里,胡雪岩路路通。通过古应春,胡雪岩与英、德、法等国的外国商人又搞得很热络。在商界,他以讲究信用著称,和一些钱庄搞“联号”。不仅如此,胡雪岩还和“漕帮”关系密切。他和“漕帮”的龙五情同兄弟,“漕帮”的头面人物都称他“小爷叔”。有了“漕帮”这层特殊关系,运输问题,“头寸”(资金)问题、劳力问题往往迎刃而解。“我的市面要摆到京里,摆到外国,人家办不到的我办得到,才算本事。” 胡雪岩有风险意识,敢于冒风险。跷脚长根请胡雪岩赴“鸿门宴”,风险交关,但胡雪岩答应了。不过他比汉高祖刘帮又高出一头,在赴“鸿门宴”前就以金钱、义气收服了长根,原来的“鸿门宴”成了双方之间的欢宴。胡雪岩的资金周转意识又远比他人强。人家是一个钱当一个钱用,胡雪岩是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胡雪岩说得好:“所谓‘调度’,调就是调动,度就是预算,预算什么时候有款子进来,预先拿它调动一下,这样做生意,就比人家走在前面了。”他把蚕丝做抵押,取得押款作为资金,再做另一笔生意。到时蚕丝卖出,另一笔生意已赚了钱。胡雪岩还善于为自己做宣传。他的说法是:“生意要做得既诚实,又热闹。”他向贫困民众施散的药品,都有包装,包装纸上是自我宣传,由是胡庆余堂的名声,胡雪岩本人的名声传遍国内以至海外。 胡雪岩的现代经商意识,在他那个时代固然是无人能及得,就是到了本世纪下半叶,外国人还想从《胡雪岩全传》学习胡雪岩的经商技巧。高阳在《胡雪岩全传》“后记”中说:《胡雪岩全传》出版后,行销遍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甚至还有许多外国读者,他们不识中文,特地请他们的中国朋友讲解。“原来这些外国读者是想从《胡雪岩全传》中,学得胡雪岩的经商技巧。”一个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商人胡雪岩,竟成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外国商人学习经商技巧的对象,可见胡雪岩的现代经商意识,超前了整整一个世纪。高阳对胡雪岩的这一新发现,使胡雪岩的形象顿生光彩。仅仅以一个摆富、奢侈的商人来看待胡雪岩,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高阳还把胡雪岩定位为对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的商人。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罪,但平定回乱有功。本来,回民(陕西、甘肃的回民,还包括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受清王朝的压迫,爆发起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后来俄罗斯帝国插手进来,与回民中的上层分子相勾结,策动建立了一个与中国分离的“清真王朝”,搞什么“斯坦”独立国,这就背离了亿万中国人和回民的意愿,逆历史潮流而动了。当时,清王朝统治阶段内分成两派,一派以李鸿章为首,主和,在独立国的既成事实前无所作为;另一派以左宗棠为首,坚持中国的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主战。左宗棠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由他挂帅西征。胡雪岩站到了左宗棠这一边,他担任了转运局的负责人,实际上主持了西征的后勤工作。军饷,由胡雪岩筹备;军械,由胡雪岩供应。“我就大人(左宗棠)办事,第一是采办西洋兵器,不必大人嘱咐,我自会留意。至于炮弹子药,更不在话下,决不让前方短缺。”“第二是饷,分内该拨的数目,不管浙江藩库迟拨早拨,我总替大人预备好。”由于得到胡雪岩的充分支援,西征部队的纪律比较好,没有扰民,没有劫掠,再加上民心思统一,左宗棠终于完成了平定回乱的大业。胡雪岩也因之成了头戴红顶子、身穿黄马挂的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