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在当代散文领域里,郭保林算得上是一位非常活跃、具有一定实力的散文家。他先后出版了《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月树》、《绿色的童话》、《春天的蓝方程》、《一半是蓝,一半是绿》、《郭保林抒情散文选》等集子。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恢宏的气势,创作了以“乡情”、“爱情”、“大山”、“森林”、“海洋”、“草原”等为主要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从而,在实践上,实现了刻意追求的“整体式”、“系列式”或“集合式”的写作意图。 郭保林是一位具有浪漫气质的作家。他以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启人深思的力度,突破了长期以来散文被拘囿于生活琐事与人生常态的狭窄视角,冲破了散文以写所谓的“小感触”、“小哲理”而精致纤细见长的旧审美规范,而以恢宏的气魄,在当代散文界中,独标一格,引人注目。 一 郭保林的散文追求崇高,心游万仞,境界开阔,声势赫赫,使之带有阳刚气韵和浓厚的浪漫情味。而要形成这一特征,作家内在的情感与想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代刘熙载曾把翩然潇洒、想象瑰丽的庄子散文概括为能“飞”的艺术,是很有见地的,他指出:“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1〕可见,情感与想象的奔突倾涌、飞扬高举, 是造成作品具有崇高风格的重要基础。 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驽斯认为自然界有些事物足以引起人们的崇敬和惊奇,人的想象能力就是“选择所写事物的特点和把它们联合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的能力。”〔2〕郭保林以“大山”、“平原”、 “森林”、“大海”、“草原”等一系列大自然景观作为艺术感知和审美对象时,并不像有些浪漫派作家那样,仅仅把它当作自己的精神栖息地,而抒发一种“浪漫的思乡病”。郭保林迷恋大自然,乃是自然界的景观能唤醒他内心的崇高感,给他以复杂的人生况味体验,并作为向崇高艺术境界升华的依据和起点。他说: 每当我写起山来,总有一种庄严、肃穆和崇高的情感。而一看到大海,我的热血就象汹涌的海潮,飞腾激扬。大海的寥阔、苍茫和空旷,也给我想象的翅膀留下广阔的空白(《关于海,关于散文,关于我……》)的确,郭保林有一种对大自然景观的敏锐感悟,这强烈表现为他想象、情感的飞扬高举和热烈奋发,也显示了作家思想的独创和深刻。比如,郭保林能从蒙山沂水历史的视角来体验沂河的美在于“一种深沉的美。一种顽强忍耐的美。”(《沂河的期待》)而当他走入内蒙古大草原时,却是强烈感到:“神话和传说在呼喊你,历史和宗教,诗和哲学在呼喊你。”《(走进草原》)这些见解无疑是独特和深邃的。又如,当他置身于寸草不生、空旷寂寞的大漠中,他心境的品味也是别具一格: 你看那茫茫无涯的沙丘,如同沙丘的集团军,密密地排列着,一道弧线连着一道弧线,构成气势磅礴的海涛的图案。那起伏的弧线,又激荡着人们去追逐,去奋搏的雄心。(《大漠走笔》)追求崇高,使自己获得超越客体而肯定自己的审美观照,给心灵带来一种“初步的抽象的解放”,使人在惊奇之余感到某种程度的自豪〔3 〕。这就是郭保林散文审美世界的独特价值。 郭保林近年的散文创作已摆脱早期过多的浪漫情调,开始走向忧患和深沉,这可以从刚出版的《一半是蓝,一半是绿》一书中得到这样的感受。尽管“悲壮”一词不足概括他整个散文创作的美学风格,但却是他在追求崇高风格必然出现的一个新境界。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体积的无限大;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既引起恐惧又引起崇敬的那种巨大的力量或气魄。因此,崇高感: 是一种间接引起的快感,因为它先有一种生命力受到暂时阻碍的感觉,马上就接着有一种更强烈的生命力的洋溢迸发,所以崇高感作为一种情绪,在想象力的运用上不像是游戏,而是严肃认真的。”〔4〕我们注意到康德强调崇高感是生命力先遭到阻碍而后洋溢迸发的那种情感,它借以显示人的道德精神力量的胜利,这一审美观其实也就含有“悲壮”一词的意蕴。 郭保林笔下的自然景观,如浸染昔日烈士鲜血的蒙山沂水;声震八方,有壮丽的生命奇观的大海;苍凉荒旷,富有厚重历史感的草原和大漠。无论就“数量”的无限性,还是“力量”的威慑感,人类自身的物质力量都难以与之比肩。但是人类可以仰仗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本能式的创造力”〔5〕,在对大自然的观照中,获得哲理,感奋精神, 从而超越自我,达到人生的豪壮。正如郭保林在《沂山观瀑》中得到的启示那样。这是一条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消失的瀑布,作者却能依据自己的丰富想象力,为我们“再现”当年瀑布的奇观: 翻开这遗著,我眼前仿佛展开一幕壮观的景象:瀑布就从这里腾空而下,如巨龙狂舞,龙角、龙爪、龙鳞,化做乱箭纷射,大风吹过,飞烟散雪,飘空横逸;又如鸾风翩跹,鹏雕展翅,回环起伏,纷缤络绎,光彩熠然。而当瀑布撞在峭岩上的时候,激浪喧豗,奔雷走电,犹如听到特洛亚城下剑矛磕碰和阿喀琉斯雄狮般的厮杀、呐喊。那壮烈的景观,那激溅的飞沫,那破碎的痛苦,顿然给人的心灵上抹一层沉重、庄严、凄楚、悲壮的色彩,使人产生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剧效果。是的,那是千条溪流生命的奉献,是集体的绝唱,它充满了哲理,充满了诗,充满了悲剧意义的美!这是一段浸渍着艺术想象激情的文字,让人读来回肠荡气,胸襟开阔。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崇高本身总带有某种超自然的性质,而表现出“悲壮”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