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王礼锡是一位被现代文学研究忽略的著名诗人。本文概述他在国内外诗歌创作的历程,评析他的诗集《市声草》、《去国草》以及他在抗战时期写的旧体诗和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认为这位成就卓著的爱国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王礼锡 旧体诗 新诗 王礼锡(1901—1939)是一位现在鲜为人知,但30年代却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诗人。 1939年8月26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家战地访问团团长王礼锡病殁于河南洛阳。重庆、洛阳、成都、桂林等地的文艺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共中央以及延安文艺界向王礼锡的家属发出唁电。蒋介石也发了唁电,并致送抚恤金。冯玉祥、陈立夫等国民党要员送了挽联。林彪、吴玉章等共产党著名人物以及郭沫若、沈雁冰、老舍等文化界人士,纷纷撰写诗文,深切悼念和高度评价王礼锡。《新华日报》为此出版了悼念特刊。由于王礼锡在国际文坛上崭露头角以及他积极投入国际反侵略援华运动的正义行动,所以他的病逝也引起许多外国友人的同情和惋惜。印度著名政治家尼赫鲁还为他写下了哀悼之文。一位作家的死,竟然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和关注,这在抗战时期是较少见的。 然而,这样一位著名诗人因为其主要成就在于旧体诗,而长期为学术界所忽略,迄今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王礼锡的旧体诗与新文学作家所批判的晚清旧体诗截然不同。清末的大多数诗人以神似古人为其艺术追求终极,因而在创作上摹拟古人为其艺术追求终极,因而在创作上摹拟古人,无病呻吟。王礼锡则试图“用旧诗的形式而解放一切旧诗的束缚”〔1 〕。他的创作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清规戒律,把许多现代甚至外国的事物采撷入诗,反映现代的社会生活,表现现代人的情绪。这使他的作品既有别于清末的旧体诗,又与同时代人的创作迥然相异,具有独特的风貌。王礼锡自幼学习做诗,曾写出许多摹仿古人的习作,后来均被他认为没有特色而删去不存。1924年,他开始了真正的诗歌创作生涯,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先后出版了两本诗集,有不少优秀之作还被译为外文,在国外流传。他的创作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一 王礼锡的第一部诗集《市声草》,于1933年2 月由神州国光社出版。它收录诗人在1924年至1932年创作的近百首旧体诗,并以从后到先的写作顺序,分别编为《市声集》、《风怀集》、《流亡集》和《困学集》等4辑。《困学集》中的26首诗,是诗人1924至1925 年间在江西心远大学读书和在江西青山原农业学校教书时的作品。《流亡集》是1926至1928年做的,记录了诗人在军阀混战中奔波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流亡生活。《风怀集》里的诗写于1928年至1930年,诗人抒写了与女作家陆晶清相恋时的爱情。《市声集》则反映了诗人婚后在日本和上海的生活与思考,写作时间是1931年至1932年。 在这本诗集中,有不少篇章是写兵祸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0年代,各地军阀争权夺利,彼此征战,使得九州大地硝烟四起,哀鸿遍野。当时还是学生的王礼锡用他的诗笔对此做了真实的反映。《闻大兵旦至》描写了乱兵扰民,使童叟及妇女四处逃难,栖身于野,餐风露宿,担惊受怕的情景。兵灾战祸是当时许多诗人所关注的题材,王礼锡的描写与众不同,他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同情民众的遭遇,而是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以受难者的感应来揭示着时代的苦难。在《岁暮杂诗》中,诗人写道:“家书报兵燹,微微及母病,母弱病常多,屡讳游子听。得此肝肠摧,将归奚取径?忍投豺虎口,万一便毕命?抑将东绕湘,湘路安可定?”母病揪子心,然而子却不能尽孝。在这乱世当中,道路艰险,生命不保,诗人犹豫再三,难择归途,于是发出了“吁嗟行路难,到处皆陷阱!乱世伤仳离,有子亦莫庆”的哀叹。王礼锡对兵祸的揭露并没有停留在乱兵扰民的表面层次上。他走出校门,参加了军队。投笔从戎的经历,使他对军阀战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在诗歌中通过士兵本身的遭遇,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制造战争罪恶的反动军阀。《哀病兵》就是一篇表现士兵悲惨命运的优秀作品,在他的笔下,士兵与亲人仳离,转战千里,或成为炮灰,或病倒于地。“富贵奉一人,死尔千万辈”的诗句,揭示出千万士兵的鲜血,换来的却是一个军阀荣华富贵的非正义战争的本质。诗人在描绘病兵“举步身已摇,初犹杖可赖,五里十里程,倒地渐狼狈”的惨像时,流露出对他们的哀怜和对军阀的憎恨。 哀悯下层人民的贫苦生活,暴露旧社会的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的黑暗现实,是《市声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米船》中,诗人描写了奸商在春荒时抬高米价,盘剥农民,以致“沟中瘠已满”的情形。而《夜过霞飞路》则传达出现代的都市之声。诗人一方面展现了上层社会“丽服男和女,揽臂矜晚步。两旁琉璃窗,名炫罗列富。精小咖啡馆,谑浪集人妒,狐舞流媚乐,燎绕路旁树”的豪华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墙根劳者群,裹草寒无裤,仅图终夜眠,室庐宁敢慕?”王礼锡的深刻之处在于通过这些高楼大厦的建设者无家可归,无屋可住,甚至连露宿街头墙脚还被驱赶,不得安宁的遭遇,揭露出旧社会不合理的罪恶本质,吟出了“都市如魔窟,璀璨锦幕布,偶然一角揭,惨虐殊可怖”的诗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真切地描写现代大都市生活的诗歌不是很多,而用旧体来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就显示出王礼锡诗歌创作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