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步履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在它即将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总结其过去,正视其现实,展望其未来,都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有意义的。我们这组笔谈,围绕“中国新诗现代化”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参加这组笔谈的均系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的部分指导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特征 中国新诗现代化与整个20世纪文学的现代化步伐是一致的,虽然其行程艰难曲折,但在总体上却是逐步深入向前推进的,它的现代性特征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其实,到目前为止,“现代性”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的定义。我认为,从开放性、先锋性、民族性、创造性等四个维度的交接点上,可以建构起一个评估中国新诗现代性特征的标准。 一、开放性。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学的现代化起始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世界文学”意识的萌发。按照马恩的观点,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封闭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才“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共产党宣言》)20世纪文学有别于此前各民族文学的显著特征是民族相互往来与依赖使文学成为人类的共同财产。也就是说,各民族文学的世界性交流的历史进程,导致了一种现代意义的世界文学的诞生。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化弥散到全世界,正因为如此,现代化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欧化或西化。随着列强的入侵而逐渐加剧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国诗人和作家世界意识、开放意识勃发的外缘。黄遵宪、梁启超等所倡导的“诗界革命”已标志着世界意识的觉醒。真正站在世界意识高度传播欧洲文艺思想的哲人是鲁迅,其《摩罗诗力说》着重介绍了一批“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的诗人和作家。胡适1915年夏秋在美国尝试白话诗运动之初就明确地宣言:“新潮之来不止,文学革命其时也!”把发动“文学革命”与当时的“新潮”联系起来。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新诗人开始从各个不同角度探索中国诗歌革新的道路。在20世纪里,中国诗歌真正冲破了几千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诗歌真正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形成了与外国各民族诗歌对流、互补与融合的格局。可以说,中国新诗确实走上了一条与中国传统诗歌迥然不同的道路,即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创造现代诗歌的道路。 二、先锋性。中国新诗人将现代性的追求视为诗歌的主题,虽不把现代主义视为最高表现形式,但也并不排斥现代主义。与小说、戏剧等艺术门类相比,或许新诗对现代主义更为青睐。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到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和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再到新时期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群,这些不断涌动的现代主义诗潮明确地标示着中国新诗的先锋性质。由于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比西欧晚了几百年,一下要从古典形态过渡到现代形态所缺乏的中间因素太多。为了追上世界现代化的步履,只有把西欧几百年的历史采取横向“拿来”的办法,因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走完了西欧几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西欧几百年的文学历史也就在中国文坛急遽地重演了一遍。西欧近现代诗歌的多种潮流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在中国诗坛都有其传人。现代主义并没有成为中国诗坛的主潮,或者说现代主义只作为众多潮流之一种而存在,这不仅是中西诗歌在共时性的发展中同时又有着历时性的差异造成的,也是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学传统造成的。我们不能将诗歌的现代性孤立看待,它是相对其背景和传统而存在,它的性质与意义取决于它在其文化结构中的位置和功能。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相对于西方近代诗歌是现代性的,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相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是现代性的,它们相对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与结构而存在。 三、民族性。中国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但它的根须又深深地扎在本民族的土壤上。一面是西方化,一面是民族化,这二者相互对峙,又相互融合,构成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在有效的激进(西化)与有效的保守(民族化)的强力中,中国诗歌才能在“中西新旧”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例如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但中国新诗人在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纳中又受到了自身传统的影响,尽管他们面对传统常常表现出鲜明的反叛姿态,但他们在创作中又不能不受到传统文化情结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牵制,所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就有了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特质。这也表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转变不仅是西方诗歌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新诗人以自己的方式综合并发展中外诗歌传统的结果。 四、创造性。中国新诗比古典诗歌获得了更高的艺术自觉性。这种艺术的自觉性主要是指诗人挣脱了那“精神的动物世界”,呈现出广泛的精神兴趣和深刻的精神追求,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所无可比拟的心灵的宽广度和灵敏度,能够看到他们那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中国新诗从大的趋势上看是由同趋异,由单一变丰富,由一统到多元。一个开端(五四)和一个结尾(新时期),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新诗的艺术自觉与艺术创造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