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泰华文微型小说的崛起 新马泰华文微型小说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新马泰的华文微型小说虽然它们在报纸上出现的时间或早或晚,称谓各异,但大体成气候都始于80年代,经过了萌芽期、转型期及多元化发展期,已渐成气候,蔚为大观。其表现为: 1、文艺团体的提倡。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锡山文艺中心、春雷文艺研究会等,或出版刊物,或编选作品,或组织竞赛,对微型小说创作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1994年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由新加坡作家协会举办,更显示了新加坡在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创作中所处于的中心地位。泰国作家协会会长司马攻先生,不仅亲自带头微型小说,而且鼓励作家写作,主编了《泰华微型小说集》。1995年初在有以江增培为首的中国作家、教授参加的微型小说座谈会上,参加的作家和青年作者就达80多人,其队伍令人兴奋。泰华作协举办1996年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更表明了他们对这一文体的重视。 2、华文报刊发表园地的增加。在新加坡除早期南洋商报的《文林》、星洲日报的《世纪风》、民报的《朝花》等报纸园地外,联合早报的《星云》、《文艺城》,联合晚报的《晚风》、《文艺》,新明日报的《新文坛》、《城市文学》、《文艺坊》等副刊都先后发表微型小说。还有一批文艺刊物也大力提倡微型小说创作,如《微型小说季刊》、《大地》双月刊、《文学半年刊》、《新加坡文艺》、《锡山文艺》、《同温层》、《华校生》、《艺术天地》、《热带文艺》、《赤道风》等。这些报刊为微型小说的存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泰国60年代最早发表的微型小说称为掌型小说,开始出现于方思若先生主编的《曼谷新闻》周刊上。90年代,《新中原报》、《亚洲日报》、《中华日报》、《世界日报》、《星暹日报》等华文报纸的副刊都提倡并刊登华文微型小说。仅《新中原报》文艺版主编白翎在1990年就连续推出9个小小说专辑,发表微型小说达400多篇。 3、微型小说创作队伍的组织和培养。1993年新加坡作家协会与春雷文艺研究会主办了“微型小说讲习班”,让有成就的作家担任讲员,培养新生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文书籍展工委会主办的“微型小说创作比赛”,在1990年不仅编辑了许多作者参加的《微型小说佳作选》,而且编辑了学生组的《微型小说佳作选》收录了32位同学的37篇作品,无疑为培养创作后备军起了极好的作用。 4、丰硕的成果。新加坡不仅有多种微型小说的选本,而且还有不少个人专集。选本最早的有彭飞编的《新加坡微型小说选》,以后有《微型小说佳作选》(公开组、学生组各一册),《学生微型小说集》,《幸福出售》(贺兰宁选编),《微型小说万花筒》(周粲编)。除了这些合集之外,还有十多位作家出版了个人的微型小说专集。如周粲的《恶魔之夜》、《抢劫》,张挥的《45、45会议机密》,希尼尔的《生命里难以承受的重》,洪生的《掌上惊雷》,林锦的《我不要胜利》,林高的《猫的命运》等,另外一些作家作品集也收有不少微型小说。泰国出版了微型小说专集的作家尚不多。主要有司马攻的《演员》、《独醒》,陈博文的《惊变》。1996年由泰华作协编辑出版的《泰华微型小说集》收集了司马攻、陈博文、刘扬、晓云、姚宗伟、范模士、黎毅、老羊、曾心、林文辉、子帆、白令海、洪林、曾天、林牧、钟子美、琴思钢等36位作者的91篇微型小说,由此可见其创作队伍和发展势头,十分可观。马来西亚最早的微型小说集是《陈政欣的微型》,以后出版的有年红的《少女图》、朵拉的《野花草坪》、《桃花》等。一些作家的作品集中也收录了不少微型小说作品。 5、在国际上已引起较大反响。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以及香港等地区的报刊都纷纷发表和转载新马泰华文作家的微型小说。中国的《四海》、《台港文学选刊》、《小说界》《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月报》等都推出了他们的作品专集和有关评论。《香港文学》也推出过新加坡等国家的微型小说特辑。台湾的《亚洲华文作家》和一些报纸副刊也都作过介绍和评论。国外也为新马泰作家出过专门的选集或合集。中国江增培主编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就收有新加坡张挥等8位作家,马来西亚朵拉、阿力等4位作家的14篇作品和评论。1993至1994年举办的“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新加坡作家协会、泰国华文作家协会都作为主办单位。在这次大赛的获奖作品集中收录了新加坡连秀等、马来西亚李国七等、泰国黎毅等的11篇获奖小说。在中国出版的《海外微型小说选》、《赤道边沿的珍珠》、《海那边的中国人》(廖怀明编)等选集都选录了新马泰的不少微型小说。而1994年在新加坡,1996年在泰国的第一、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无异于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理论家的大会师、大交流、大促进。对微型小说创作的发展,可以说是功莫大焉。 从以上5个方面,可以看出新马泰华文微型小说已经崛起,并形成气候,其势十分喜人。这一崛起可以从经济文化及社会心理背景的分析中寻找原因。 首先,新马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速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要求。因此,人们很难有时间来阅读中长篇小说。华文作家也很少有专业作家,从生计出发,也只能更多地从事微型小说或散文诗歌等文艺样式的创作。因此,从写作和阅读两个方面为微型小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 第二,发展园地的限制。新马泰的华文文学作品大多以华文报纸为发表园地。由于版面的限制,很难有长篇大著的发表。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恰恰是报纸刊载的最佳文学样式。 第三,适应了文学贴近生活的需求。读者阅读报纸,力图透过报纸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人生。新闻提供的仅仅是信息而已,而微型小说还能提供形象,提供人生世态,提供人生感悟。在某种程度上,它比诗和散文更受读者欢迎,原因在于诗和散文更多是作者自身心灵的表现,而微型小说却能更快地反映生活,给人以认知、启迪和愉悦。司马攻的《花葬吟》,仅仅400字的微型小说,在报纸上发表后竞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发表的争论文字多达40万字。这个事例说明了读者对微型小说的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