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各出版社所出的长篇小说数量猛增。有人粗略统计,去年共计出版八百部左右。但是,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达到相当的思想艺术水平的佳作确实不多。作为编辑,我读到邓一光的长篇小说《我是太阳》(《当代》一九九六年第五期选载,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月出版),不禁一阵欣喜。 漫说“太阳” 有一个时期,对太阳统一为一种说法,那就是“最红最红的”、“红彤彤的”红太阳。好像颜色稍微浅淡一点都不行。这显然是一种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说法。 其实,按科学家的观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似乎又是纯粹理智的说法。 这些年来,在文艺领域,对太阳的描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说法(从艺术眼光来看,世界本来就是多彩多姿的)。在文学艺术家眼中,太阳自然有血红的、鲜红的,但也有绿色的、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橙黄的、灰暗的,以及其他色彩的;世界上不止是“一个太阳”,而且有“第二个太阳”,以至成千上万至亿亿个“太阳”……现在,邓一光小说的主人公关山林竟然说:“我是太阳!”而且向人们大声呼吁:“我们都来做太阳。” 小说中这样叙述“那个太阳的故事”:“四八年打长春时老关负了伤,伤愈归队……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他指着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那一轮红日说,我是太阳!今天把我打下去,明天我照样能再升起来!”(第322页) 叙述人这样评价说:“老关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我永远也忘记不了这句话!”我的感受正是这样。众多读者的感受也肯定是这样。 “我是太阳”,是一种艺术的比喻,是一种愿望、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想的体现,是主人公主宰世界、创造世界、永不屈服、勇往直前的革命到底精神的形象表现,是作家邓一光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对艺术的独特想象、独特创造,是他附着于主人公身上、体现于主人公身上的,也是他发掘于生活里层、揭示于生活深处的。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都来做太阳”,都能够具备“太阳”那样的精神、那样的气质、那样的品格、那样的胆魄,那么,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多么辉煌! 当然,在文学艺术作品里描绘“太阳”的,邓一光并不是第一人。但是,我觉得,《我是太阳》却是迄今最集中、最突出、最鲜明、最有力的以“太阳”来寄托某种精神和情感,来表现某种卓越的气概和超群的个性,从而塑造出成功艺术典型的第一部。 着力“人物” 近些年来,也许是众多老同志的离退休,也许是我们革命斗争和建国以来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绚丽多彩,故尔回顾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描写某个人丰富曲折的一生,类似人物传记式的小说逐渐多了起来。这样的小说,时间跨度大,历史过程长,情节环绕着主人公转,故事依照着生活顺序发展,因此,常常堆砌材料,叙述琐碎,散而无神,杂而不精,缺少思想的光华和艺术的魅力。所以,这类小说大多是不成功的,其中即使有某些思想的闪光或艺术的火花也往往被淹没在一片汪洋的文字大海之中。 《我是太阳》的成功,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描写人物,浓墨重彩地刻画和渲染人物的个性。其中虽然存在人物传记式的影子,但艺术笔墨的重心在于挖掘人物的灵魂和精神,因而使主人公关山林成为一个个性独特、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成功艺术形象。 小说的构思主要循着两条线索。这不是一般小说所惯常采用的情节的线索和故事的线索,而是循着人物精神的线索和感情的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作品表象上是从男女主人公关山林和乌云“定亲”开始,到两人白头到老,这条感情的线索波动起伏,贯穿始终,然而,终难掩抑“那庄严的固执的强大的升腾”而起的“让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的辉煌精神的线索(第519页)。这才是作品最用力、最突出的。这种艺术安排,往往使人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时时给人巨大推动和鼓舞的力量。 关山林,是一九二八年参军的老红军,是从枪林弹雨中滚出来的一员猛士。他的生命是与战争同生,并始终与革命斗争融为一体的。他“一听枪响就疯了”,“打起仗来很厉害,不要命。”(第1页)当了团长,当了师长,还经常领着战士呐喊着带头冲锋:“命令全团一个不留,全跟着我上!”(第2页)他手下的司号员吹冲锋号,“一气吹了十八遍,愣是把气管吹炸了,等号音一停,人直直地就瞪着眼珠子倒了下去。”(第54页)这是写司号员,不也是写关山林么?!无论是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还是剿土匪,他都好似森林里的虎豹一般,勇猛无比,所向披靡,显现出战神般的威势和豪气。在攻打沈阳的战斗中,他身上四处负了重伤,昏迷七天以后才醒来。伤口刚刚愈合,他就千方百计地设法重返前线。他认为:“对于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战争,是勇气、力量、谋略、胆识、决断、武器、兵力、搏击和胜利!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一个职业军人倾心和自豪的了。”(第144页)他具备一个职业军人最优良的品格、气质、精神和胆魄,具备那一代人最充分最典型的时代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这显然是小说着力进行艺术描绘的一个方面。 正因为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并特别喜欢与强大的敌手较量,打白刃仗,刺杀拼搏,一场战斗如因种种原由没能赶上,他会感到交臂失之,心里极其难受。正因为他总是渴望打仗,总想着尽快地多消灭敌人,促成大西南的早日解放,所以,他在青树坪碰上桂军主力,才会忽视敌人失败时还要拼死挣扎,困兽犹斗,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不了解全局和敌情,又置领导的命令于不顾,盲目地率领九师孤军深入,以致造成在诡谲多智的白崇禧手下的一场惨败。这里,自然暴露了关山林性格中的弱点和作为高级指挥员还有不成熟的一面,但也正是通过对这次败局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关山林饱含威猛的铮铮铁骨,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却也有些刚愎自用、主观武断,更显出他血肉丰满的多样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