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1997—01—19 摘要 本文通过毛泽东对诗词格律的突破的分析、论证,肯定了毛泽东诗词在诗坛上的崇高地位,说明今日传统诗词的音韵亟待改革、规范。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格律 突破 诗词格律主要指诗词的对仗、平仄、押韵的格式和规律。 汉语古今皆有四声,诗词又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作为审音缀词的基本标准,以达到“刚柔迭用”,取得整篇声调的和谐;不管内容如何,吟诵起来总会发生高低抑扬的节奏美的。如不和谐,即不美听。 毛泽东诗词谨于格律而不被格律所拘,为更好地表达诗意,往往对格律略有突破。这种突破,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拟就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所载正编略陈己见,以期对当今的诗词创作有所裨助。 今人作旧体诗词大多恪守平水韵和戈载的《词林正韵》,毛泽东诗词大都如此,但亦有例外。以下试举数例:七律《长征》中,“闲”、“颜”为十五删,“难”、“丸”、“寒”、“难”为十四寒。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黄”、“王”、“桑”为七阳,“江”为三江,“慷”有苦朗切、丘岗切仄平两读,毛泽东此处用作平声。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即用为平声。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亦是“江”、“阳”通押。七律《答友人》中,“飞”、“微”、“衣”、“晖”四字属五微,而“诗”却属“四支”。七律《冬云》中,“飞”、“稀”为五微,而“吹”、“罴”、“奇”属四支。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飞”、“违”、“非”属五微,“题”为八齐,“谁”却属四支,一诗三韵。以上种种,倘在科举时代,难免落韵之讥。笔者以为,毛泽东律诗、绝句中,如《送瘟神》、《到韶山》、《登庐山》、《为女民兵题照》等,皆依平水本韵,今日以普通话读之,亦上口美听,当然是用韵的典范之作。如《和郭沫若同志》,虽依平水韵,但以普通话读之,不见和谐,亦无可厚非。如《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柳亚子先生》等,虽用邻韵、隔韵,但以普通话吟诵,流畅无碍、铿锵悦耳,今日诗坛当效法、提倡。如《答友人》、《冬云》、《吊罗荣桓同志》等,毛泽东放宽到词韵,以普通话读来,仍不见和谐,似不足法。 毛泽东的词作大都恪守词韵的分部,如《贺新郎》(挥手从兹去)、《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这当中,有些词以普通话读之,并不完全和谐。笔者以为,诗的同一韵目、词的同一韵部中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代汉语的韵母,最好分别押韵,以求和谐。这当然加大了作诗填词的难度,但如迁就古韵,也只好如此。 毛泽东有些词作,不拘于韵部,不使内容变成词谱的附庸。如《如梦令·元旦》中“化”、“下”、“画”三字属词韵第十部,而“滑”字却是入声的八黠,属第十八部;但此字用于此处不但读起来和畅上口,而且颇见形象、生动。如易以他字,反而不好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漫”、“汉”、“唤”、“瓒”、“半”、“干”、“乱”七字属词韵第七部,而同篇的“暗”、“赣”却属第十四部。《清平乐·六盘山》上片亦属此类。此种混用,古已有之。周邦彦《齐天乐·秋思》上片韵字:晚、剪、掩、簟、卷,也是第七部和第十四部通押。毛泽东《十六字令》其一的“山”、“鞍”,其二的“山”、“澜”属词韵第七部,而其一的“三”、其二的“酣”属第十四部。中古时有鼻音韵尾的-m和-n可以混用,今天则统为-n,其韵腹和韵尾都是"an",读来毫无滞碍。《念奴娇·昆仑》是词韵第十七部和第十八部通押:色、彻、鳖、说、雪、截、国、热,共八个韵字。“说”、“国”二字,以现代汉语度之,其主元音是"o",其余韵字的主元音为"e"。在普通话里,它们是很接近的。宋人张孝祥也曾把第十七部和第十八部的字通押,其《念奴娇·过洞庭》上片中的“色”、“叶”混用就是例证。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下片的韵字“峰”、“葱”属词韵第一部,而“溟”是青韵,属第十一部。在现代汉语里,“峰”的韵母是eng,“溟”的韵母是ing(实为ieng之省),二者倒是同韵。“峰”和韵母是ong的“葱”却不同韵母了。现在的问题是:平水韵中的一东二冬和八庚九青十蒸能否通押?笔者以为是可以的,因为它们的主元音"o"和"e"相近。毛泽东这位南方人这样押,北方人对这种押韵也予认可。请看“东方红(hong),太阳升(sheng),中国出了个毛泽东(dong)”不是几十年来人们唱得挺和谐的吗? 毛泽东有些词作用韵似不必效法。如《菩萨蛮·大柏地》首二句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紫,纸韵,词韵第三部;舞,麌韵,词韵第四部。虽韵部相邻,但读音相去甚远。再如《西江月·井冈山》中“重”、“动”、“隆”属词韵第一部,现代汉语里韵母为ong。“闻”属词韵第六部,现代汉语里韵母为en。而“城”属词韵第十一部,现代汉语韵母为eng。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也是六部与十一部通押,将-n和-ng混用。但读起来别扭,古今均不足为法。 还有《蝶恋花·答李淑一》的用韵,“柳”、“九”、“有”、“酒”、“袖”为词韵第十二部,“舞”、“虎”、“雨”为词韵第四部。若单片读之尚可,整篇吟诵,弊病自见。毛泽东亦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在自注中说:“上下两韵,不可改,只能仍之。”看来他是不愿意以韵害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