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较全面论述了台湾当代作家郭枫的创作成就,客观地分析了郭枫创作的思想情感,审美表现,探讨了郭枫的人生观与宇宙观;郭枫散文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文化意蕴;郭枫的艺术追求与审美风格等。认为郭枫作品充满了批判意识、自然意识、生命感悟、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性的思辨色彩;其内蕴的质美和激情,其浓郁的个性色彩,其独特的审美选择,来自于作家对人生的真见、真知、真性与真情。其审美视角表现出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其审美风格是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郭枫虽耽于独行的寂寞,但他心灵世界决不孤独。 关键词:颠踬人生 时政批判 生命真悟 静穆痴稚 甘美人性 环视台湾文坛,郭枫犹如一座沉默而崔嵬的嵩岳,浑厚、坚强、坦荡、俊逸、孤立于流俗之上,醉然于生命之灿然。近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其步履虽然颠踬,却绝不踉跄,绝不卑屈。他以一种极为严峻与近乎冷酷的鹰鹫之眼去审识周遭现实,以一种理想的情感与尊严去热情地追求对生命本真的超越及对永恒、无限和自由的真善美的体验,因此,在文学的世界里,郭枫表现极为特殊,从不参加任何组织,不与官方的文学组织往返,不申请各种补贴,不接受一切报刊的奖金,疏离于正统作家之外,决不媚世媚俗,或凭临高山大海,或恋故乡花草明月,让灵魂沉于超世的光辉之中,显示出一种高贵的单纯与痴稚,静穆的伟大与质朴。他这种嶙峋的个性与风骨,使他在喧嚣忙碌的台湾文坛上虽没掀起象“三毛热”、“席慕蓉热”、“柏杨热”似的“郭枫热”,但他与他的同代诗人及作家如余光中、王鼎钧、杨牧、张晓风、许达然、陈之藩、张拓芜那样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敬仰。 郭枫一个人趄趄独行,孤孤单单,但他挺得起脊梁,耐得住寂寞,决不凄凄惨惨。走进郭枫的诗文世界,其浓郁的个性色彩,其内蕴的质美和激情,其对人生追求的率真与诚挚,令人欣喜,令人感奋。郭枫诗文世界是自然的、心灵的、社会的、时代的世界,又是以真诚与大爱拥抱土地与人民的世界。其魅力来自于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性、真情、既有一缕缕清新幽香,又有深邃的情思,既有开阔磅礴的崇高之美,又有细腻温婉的平民之美。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索郭枫创作的思想情感,审美表现,将对郭枫创作道路及成就进行全面地、客观地考察,让事实证明郭枫创作在台湾文坛上有着一定位置。 一、郭枫的人生宇宙观与审美观 郭枫的人生观并不复杂,是一种醇直的表现。他的思想犹如一条清澈透明的河流,没有被各种纷乱的思潮所浸染玷污,正直、豪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人民,参与社会批判是他的人生信仰,在其创作中并没合流于台湾其它一些作家所呈现出的旁杂的思想体系。尽管近几十年来西方的各种思潮早已在台湾文坛蔓延,郭枫却避开这种横向干涉,将思维凝聚于纵向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精神与民族优秀文化的审美内涵之中,淡泊、高雅、蔑视权贵、重义轻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传统文化仍然是他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面对现实政治对人性的扭曲,权力与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郭枫表现出强烈的嫉恶如仇精神和积极的人道主义精神。 郭枫的人生观与他曲折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联,他出身于徐州,在黄淮平原的乡野长大,幼时丧父(其父郭剑鸣是黄埔军校第一届毕业生),其母削发为尼,遁入空门,从此,他中辍学业,飘泊四方,甚至在马路旁摆摊卖烟维生,直至进入南京“遗族学校”,1949年在战火中随校南迁至台。在其成长过程中,目睹了家业的衰败,日寇的凶残,百姓的遭殃,亲友的薄情,一种憎恶黑暗,渴望光明,关怀人民,热爱人生,追求人格独立与尊严的个性日渐形成。在台湾他鄙视那些趋炎附势,急功近利的政治诱惑,保持着傲然瞿醒的姿态,因此,在郭枫创作时,以人道主义信念为核心,突破那种感性,以政治行动导向型表层次的浅吟低唱,追求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真正的人生价值。 文学是人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注视着现实的人生,现实的人性,从而在对人性的表现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意义的作品。郭枫在其作品中关心人的命运,呼唤人性,表现人性,高扬人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幡然举起反对扭曲人性的旗帜,从政治上,文化上对人性异化进行大胆揭示和批判,表现出一种深入反省意义的美学风范。 此外,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进行哲理思考是郭枫追求审美理想的又一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寄托深厚的情感,或离愁,或闺怨,或相思,或欢悦。郭枫将其对人生独特的经验化作具有生命的自然意象,让自己和自然相互交心,个体生命成为宇宙中的一个音响,在这种人和自然间亲昵与优美的诗意中,唱出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郭枫创作的审美旨趣是民族的与乡土的,他的根深深地扎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独醉集》专栏中对台湾社会那些背离民族传统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其创办的台湾“新地”出版社宗旨是“拥抱中国土地,开拓民族文学”,并把以下三条作为该社的出版范围:“1:文学要关怀乡土放眼世界,新地只印文学作品其他的书不印。2:文学要为民族发展而服务,新地只印写实作品虚幻的书不印。3:文学要树立风骨抗拒庸俗,新地只印纯正作品淫盗之书不印”,表现了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民族事业的态度与决心。在其创作中一直融贯着传统的文化性格,其文化价值的选择和取向贯穿于郭枫毕生的文学事业。 二、勘乱时期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 四十多年来,台湾,大陆两岸文学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下,虽然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精髓凝聚于每位作家思想之中。入世参与的儒家思想使古今正直知识分子负载着严肃的使命感和重大的社会任务,他们用自己生命进行创作,把时代和社会融于自己心灵生活。在勘乱时期郭枫十分注重对现实的关注,批判时政,反讽权势,同情百姓,追求真理,没有一丝放逐、悲观、绝望、颓丧的色彩,充满了昂扬、激荡的抒情和哲理交织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