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情况下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学术界关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主要侧重思想建党的理论、规律及其历史脉络的梳理,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还不充分,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如何认识“思想建党”的重要性?除在理论、原则上重视“共产主义教育”①之外,在实践中如何“洗涤脑筋”“净化思想”?在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之外,如何清除“非共产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与学术界对1949年之后“共产主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教育”的丰富研究相比,学者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主义教育”的关注较少,更缺乏微观、专题性探讨。 中共旅欧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起组织之一,其成员绝大多数为留法勤工俭学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曾经受到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那么中共旅欧支部如何开展共产主义教育呢?其途径是“学共产主义”,设立共产主义研究会、训练部等机构,通过内部通信来研究与讨论“共产主义”。梳理、分析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问题,有助于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的关注较少②,本文拟通过对稀见《共产主义研究会通信集》(以下简称《通信集》)的梳理、分析,就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922年初,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熊雄、张伯简等在德国成立了中共旅德小组。1922年6月,按照组织规定,赵世炎任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和留法组组长。③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它是属于青年团性质组织。党、团组织合在一起活动:党组织秘密活动,一般以团的名义开展活动。1922年底,旅居法国、德国的中共党员组成了中共旅欧支部。1923年2月,旅欧“少共”改组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设置了共产主义研究会、训练部等机构,通过成员通信、传阅通信集加强内部教育。中共旅欧支部自成立之日起,为实现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教育”任务,加强内部训练与研究,反对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派、基督教青年会等组织,提出了“学共产主义”“洗涤脑筋”等目标,《通信集》正是对中共旅欧支部当时状况的具体反映。据现存4期《通信集》来看,几乎所有成员都参与了“学共产主义”活动,研究、讨论的问题有:哲学疑难问题、经济学基本理论、法西斯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前沿问题、中国革命现实问题、个人与“学共产主义”关系等方面。 一、关于哲学疑难问题的论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的革命,包括本体论、辩证法、必然性与规律性等各方面。中共留法群体通过阅读中、法、德文尤其是法文的《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以及《人道报》《共产国际》《国际通讯》等报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基本掌握,如社会科学的阶级性问题、必然性与规律性问题、人类进化问题等。五四早期实验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对于青年影响很大,甚至会在他们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造成思想困惑,如有人认为经济组织、社会制度可以用革命公式解决,人生问题、心理等现象只能“用教育的启发功能而导入自由发展之途”④,这也是张君劢“科学是客观的,人生观为主观的”观点的反映。总体来看,中共旅欧支部主要关注人性问题、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问题、人生观问题等。 其一,对于哲学主要问题的科学认识。《通信集》第7号所收录的熊锐的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点”进行了系统归纳,这封信的缘由是熊锐希望与高真、绍群、子君、永璧、肇绪⑤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关于社会科学的阶级性问题。熊锐指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科学都随着时代、阶级而诞生、变化,这个时代、阶级所需要的文化、科学与别的时代或别的阶级的不同,不同时代、阶级的文化、科学的“质”和“量”都不同。⑥即文化、科学都是属于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不是永恒的、超阶级的。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有自己阶级的社会学,如孔德、涂尔干的学说;无产阶级的社会学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论或称之为“经济的唯物论”。同样是马克思的学说,工人阶级的苏俄将其称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学”或“共产革命的基本科学”,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只会对其做“断章摘句的曲解”,这说明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阶级而言,其效用、性质也会不同,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的阶级性。 其次,关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刘伯庄认为:“物质要在人心中经过变化,才能成思想,则物质也不过思想的一种材料。”任卓宣则批评说:思想要根据外在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思想不过是物质的反映罢了,它反映的是物质在人心中的映像、颤动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将个人思想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的,而不是“空中落下来”的。⑦显然,任卓宣与刘伯庄讨论的是“什么是第一性”问题。 再次,坚持运动、联系等辩证法基本观点。熊锐指出:研究每个社会,要探究其本质和表象;懂得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个社会变成另一个社会,不像“圆”突然变成“方”,而是要在“圆”的社会中经过不断运动为“方”的社会准备充分条件,这样“方”的社会才能由“圆”的社会突变而成;坚持普遍联系、结果与原因相统一的观点,把每个社会的发生、发展与其他社会联系起来共同考察,懂得社会的历史与现在的关系、事物变化的条件和原因,由此便能明白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