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发展研究的意义与使命 丰子义(北京大学)/《中原文化研究》,2018.6.36~43 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既给文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文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乃至重大挑战。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格局,文化研究的复杂程度与难度也空前增加。文化研究并不仅仅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文化发展的成败,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因此,我们的文化研究应以更大的使命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一是引导社会合理发展。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要加快中国的发展,固然需要多方面努力,但加强文化引领必不可少。发展的航船不能没有导向标。就此而言,发展研究不能仅停留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对策研究,必须同时加强文化发展研究,用文化发展助推社会发展。文化引导社会发展,重点是对发展理念的引导。任何社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发展理念。只要进入发展的“理念”层次,就必然属于哲学和文化范畴,是哲学和文化需要考量的对象。 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研究文化发展,最终目的是通过引导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何谓“文化”?尽管这一概念有各种解释,但有一点是众多学者认同的,即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也就是说,文化是相对自然而言的,它与人化内在联系在一起。文化就其性质或特性来说,是属人的和人为的,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结果,是人的创造物。但是,文化一经创造出来,又对人的生存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致人又成为文化的创造物。由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所决定,对于文化的先进性也应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文化的发展是否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的先进性究竟怎么理解,向来存有争议。典型的观点是汤因比、斯宾格勒等人的看法,认为世界上存在众多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兴衰的过程,相互之间并无时代性的差异。易言之,人类在文化上只有不同种类的变化,并无什么先进或落后之分。 三是助推全球化健康发展。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强烈呼唤着新的文明和文化的出现。对于全球化与文化,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全球化固然重点涉及经济,但全球化同时也是一个文明和文化问题,同属于文明与文化范畴。文明和文化是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文化不断发展与文明不断发育的过程。文明和文化之所以成为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就在于离开了文明与文化,全球化就无法顺利进行。当代各种全球化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涉及政治、外交、意识形态领域的全球化问题,更是与文化直接相关。至于各种全球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文化的介入。消弭文化上的隔阂与分歧,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因为很多问题的产生源于文化上的差异。为此,文化发展研究的一大重任,就是要助推全球化的发展,保证全球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进行。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危机及其文化自信的重构 ——基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沈一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界》,2018.10.56~66 乡土文化的衰败是伴随着城乡文化二元对立的结构而产生的。在商业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乡村文化被解构得支离破碎,乡村人的精神家园无处安放。当前乡村文化危机重重,要想化解乡土文化的危机,必须立足乡土文化本身,重构乡村文化的自信。乡村文化自信的重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尚未彻底破坏的乡村文化基础上对现存的乡土文化有机体进行继承、扬弃、融合、创新的重构过程,它既能满足农民切实的乡村文化需求,又能符合乡村文化的时代发展规律,是根植于农村这片土地上而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共同体。笔者认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自信共同体必须以乡村作为“文化场域”,以现代化农业作为主要文化资源,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文化主体担当,以完善的惠农制度作为重要保障,来重构乡村文化自信。重构乡村文化自信的过程也是化解乡土文化危机的过程,可以通过文化社会学视角,从文化内生机制中的“乡愁、乡情、乡缘、乡风”出发,以四种文化分层( 感知层—整合层—冲突层—交往层) 为路径,以四种文化诉求( 安全—信任—认同—表达) 为导向; 以乡村文化动力机制( 文化安全机制—文化信任机制—文化认同机制—文化表达机制) 为内容,来建构新时代的乡村文化自信体系( 如下图) ,其中文化安全是前提、文化信任是基础、文化认同是核心、文化表达是手段、文化自信是最终目标,从而更能体现新时代乡村文化的聚合力、感染力以及乡土魅力和时代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