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举办的“文学节”具有特殊意义,因为香港已进入“九七”回归祖国的途中,值得祝愿与思考。 当香港的历史揭开新的一页的时候,作为构成香港文化一部分的文学,今后发展的趋势如何?也值得考察与研究。 从历史的规律看,认识过去、了解现在、以论将来,是必要的,文学的发展也不能割断历史。 一 众所周知,香港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但是香港的文化形态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学亦然。 中国有自“五四”时代的新文学传统,从二十年代开始,就已有鲁迅、许地山为香港带来新文学的种子。接着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相继有郭沫若、茅盾、夏衍等一大批文学巨子南来香港,为新文学开拓前途,培养了许多文学青年,把“五四”时期形成创作主流的写实主义扎根于香港,从而产生了在香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由黄谷柳写的《虾球传》,侣伦写的《穷巷》,舒巷城写的《太阳下山了》,夏易写的《少女的心声》等一系列长篇小说,反映了二战后香港社会的变化。文学杂志如茅盾、楼适夷主编的《文艺阵地》,端木蕻良主编的《时代文学》,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生活》,萧乾、杨刚前后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周刊,以及《星岛日报》、《华商报》的文学副刊也为散文、诗歌循着“五四”新文学的指向而发表了影响深远的作品。在那些年代,香港的文坛一度呈现灿烂的景象。 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了,历史转入新的阶段,香港文学也出现了另一种局面,用陈德锦的说法是“五十年代之后,在社会形态上与中国大陆的断裂而产生的独特的香港文学言说”。更明确的表述是:内地的新文学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而香港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种原因,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连成一片的缘脉暂告中断了,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新态势,也就是“非连续性”。 在这样的新态势下,具有不同立场、观点的作家,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反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美元文化”作品以及亲台作家的作品。 与“美元文化”相对立的是进步报刊所发表的作品,如唐人写的《金陵春梦》,又如以阮朗笔名写的小说,曹聚仁写的《万里行》,何达写的诗歌,叶灵凤、吴其敏的散文,由吴令湄主编的《文汇报》文艺周刊及袁和平主编的《文艺世纪》、吴其敏主编的《海洋文艺》所发表的文章,等等。 贯串于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学虽然形成对立的壁垒,但也就是在五十年代产生了多元化的文学,特别是现代派文艺思潮的传人。 二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地,以介绍、提倡现代主义思潮的文艺刊物如《文艺新潮》杂志起了重要的影响。创办人马朗宣称:“我们出版这本杂志,从头就是要在革命的狂流中开始一个新的革命,一个新的潮流——这个新的潮流就是现代主义。我认为,通过现代主义才可以破旧立新,这是文学上追求真善美的道路。”这个刊物有系统地译介了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和作品。而相应起了推动现代主义文学作用的是1958年成立的“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宣称以“推展香港文学艺术运动”和“发展现代文学艺术的真正价值”作为主要任务。 在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除了六十年代处于动荡之中,文学陷于沉静状态之外,香港文学是沿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的,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变化—— 一、先是通俗小说风行一时,以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代表,从五十年代以迄现在,形成了新派武侠小说,对传统的武侠说部起了冲击、改革的示范作用。倪匡的科幻小说则追随科技的进步而尝试新的表现。 二、现代主义文学刊物不断涌现,如《盘古》、《八方》、《诗风》、《素叶文学》等都在探索,发表了大量现代主义的作品。 三、实验小说出现了,如昆南的《地的门》、刘以鬯的《酒徒》,都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了收获。 四、对现代主义小说的表现形式作新的尝试,有也斯的短篇小说《养龙人狮门》,西西的《我城》、《哨鹿》,施叔青的《香港的故事》、《维多利亚俱乐部》等。 五、爱情小说大量出笼,依达、凯伦、亦舒、严沁、林燕妮、李碧华的作品拥有许多青年读者。 六、社会小说、历史小说也各树一帜。社会小说有杰克的《名女人别传》、《改造太太》,高雄的《经纪日记》、《二十年目睹香港怪现状》,都是流行一时的讽刺作品。到了八十年代,有梁凤仪以擅写香港商业竞争、财经风云而成为多产作家。 七、以都市题材进入创作的一批作家如金依、海辛、陶然、张君默、东瑞、白洛、陈浩泉、巴桐、陈娟等,反映了都市小说的新发展。 八、香港的新诗创作,有沿“五四”新诗道路成为写实派的诗人如何达、王一桃、张诗剑、黄河浪、舒非、梦如等。也有现代派的诗人如戴天、古苍梧、也斯、黄国彬、胡燕青、羁魂、秀实、陈德锦等。 九、散文、杂文则从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文体,按内容可分社会性、专业性、抒情性、政论性……融汇中外、贯通古今学识以见于散文、杂文的写作,可说是名家辈出,如余光中、董桥、小思、梁锡华、黄维梁、金圣华、胡菊人、岑逸飞、张文达、柳苏、高旅、忠扬等都是,表现的形式是短小、精悍,多能直抒胸臆,直到现在仍然成为香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的文学多元化所呈现的缤纷景象是成就的记录,是与香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分不开的,由于适应商业经济及市民趣味的需求,因而就有文学多元化的出现。 三 跨入八十年代,随着香港回归提上日程,《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了,《基本法》制定了,香港文学也转入了新时期。 从历史意义来说,结束了香港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今后将循“一国两制”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值得庆祝的大事。但于文学方面却出现了有忧有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