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兰州、河南及武汉的文学、史学、实业界近40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20多篇,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与北京中国经营报报联体联合组成的高阳研究中心主办。《台港文学选刊》、《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杂志社及台湾著名学者向大会发来贺信。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高阳研究中心主任王先霈教授主持,华中师大副校长蔡勖教授致开幕辞,中国经营报董事长王彦先生、华中师大文学院黄曼君教授、厦门大学徐学先生、上海作协林青先生在开幕式上讲话,华中师大校长王庆生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与会代表围绕高阳的创作成就、文学地位及深远影响,就他的文学观与历史观,并对其代表作《胡雪岩全传》等论题坦诚献言,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高阳的创作成就与学术贡献 如何评价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成就?他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占有何等位置?他在学术上作出了什么贡献?代表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与会代表认为:台湾著名作家高阳首先是一位历史小说巨擘。高阳1922年生于杭州一个望族之家,1948年去台湾,从60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历史小说创作,直到1992年去世,近三十年来,他创作历史系列小说70多部,总字数约3000万字。他的历史小说取材从秦汉直至民国,几乎穿越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朝代,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恢宏的历史画卷。其代表作《慈禧全传》、《胡雪岩全传》、《红楼梦断》、《乾隆韵事》、《李娃》等享誉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社会。 有代表指出:从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看,高阳的历史小说是一座里程碑,他的文学成就很难估量,高阳的历史小说是划时代的。就历史小说领域而言,“五四”以来,或者说本世纪中,似无人与之比肩。有代表谈到:高阳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小说大家,其渊博的文史知识素养,对于多年呼吁“作家学者化”的当代中国文坛来说,不啻是一个奇迹。仅从高阳历史小说创作来看,其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与文化形态,是非大手笔不能涵盖与表现的。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封建主流文化,到民间亚文化,从民族文化主体汉文化到满、蒙、藏等少数民族的特殊礼仪与习俗,从皇帝的文治武功,到宫廷生活的衣食住行,再到民间社会的娱乐方式,种种讲究,种种细节,应有尽有,给人以博大精深的历史感与文化感,使人油然叹服小说本身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文学那种伟大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论文提出:高阳用小说文本的方式重新建构一种与古典正史、与现代史学家截然不同的历史,不但其可读性、形象化、生动性、艺术美、整体感、生活化等等方面,为一般学术面孔的历史教科书所不及,而且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的反思内容也非常深刻丰富,表达着高阳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及其现代转型问题的复杂思考。大家都认为:高阳的历史小说犹如一座富矿,含“金”量很高,我们的开采刚开始。 代表们谈到:高阳又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治学方法严谨,多年来从事历史研究,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性。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小说中正确地表现历史,二是不时发表纯粹历史考证的学术文字,三是慨然以学者自居。他精心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研究“红学”,著有《高阳说曹雪芹》、《红楼一家言》、《高阳说诗》等专著,写下大量史学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代表提出:高阳作为历史小说巨擘已取得大家的共识,但我们切不可忽视他作为学者的一面,高阳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结构之中,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言说他的历史小说的,他从历史中找寻现实生活中失去的东西,他所寻找的,正是台港及海外的学者提出的新儒学,是失去的文化传统。他的历史文化观与新儒学观念相通或相似。他力图还原历史,他对历史的重构与再建,其深层的用心在于张扬儒学精神和儒学文化。他的历史小说正是在海外新儒学热复兴的背景下开始的,他的作品是现代新儒家演绎的历史。 他站在文学与历史的交汇点上 高阳以小说造史,他的小说怎样走进历史的迷宫?他笔下的历史是怎样的历史?文学之真与历史之真有何区别与联系?这些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 有历史学家指出:读高阳的历史小说,被他深邃的史识与浓郁的史感所吸引,每有相见恨晚之叹。高阳的史识之所以容易被读者理解认同,是由于他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史感,或者说他的史识产生于史感并寓史于感之中。“我有这样的感觉,与其浪费时间去读那些平庸的历史教科书,还不如读高阳生动活泼的历史小说”。高阳由于家世、学养及史识三方面的原因,不仅对历史,尤其对晚清政局有总体的把握与深层理解,而且极为熟悉掌故,又勤于考订史料,所以把众多人物与许多细节都写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社会之中。高阳从文学通向史学,他的历史小说赢得了史学家的共鸣与赞赏。有学者认为:如果要谈高阳历史小说的特色和贡献,可以说,其最大的特色和贡献,就是凭借他丰富而敏锐的史感以及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突破了史学与文学、历史与现实、古人与今人之间的界限。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相对的,我们所看见的历史如同一座冰山的山顶,水下的部分看不见。高阳小说中所提供的历史也是相对的,他提供的虽不是历史的全部,但他的展示是从总体上可以把握的“活”的历史。这位学者提出:“历史之真有三个层面之真:一是信史的真,叙写真实的历史;二是文化历史之真,是一种文化史学,三是历史小说之真,它营造出更具有普遍性东西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