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淑敏的文学创作起步比较晚,如果从她1987年在《昆仑》发表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昆仑殇》算起,迄今其“创龄”也还不到十年。然而,正是在这不到十年的不长的时间里,靠着她的勤奋和一股子韧劲,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她不仅仅完成了当今中国大陆最为系统的文学教育的课程,拿到了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毕业文凭和文学硕士的学位,而且发表了二百多万字的短、中、长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出版了以下短篇小说集:《昆仑殇》(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文学新星丛书”之一)、《女人之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生生不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红罂粟丛书”之一)、《白杨木鼻子》(中国国际出版公司1995年版)、《预约死亡》(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她们文学丛书”之一);散文随笔是:《素面朝天》(河南出版社1995年版)、《走出白衣》(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当代名家随笔丛书”之一)、《性别按钮》(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她们文学丛书”之一)。此外,中国三峡出版社还出版了《毕淑敏作品精选》一书(1995年版),收入她的散文和中短篇小说代表作;群众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了她的四卷本的文集,包括中篇小说集《不宜重逢》、《生命》,短篇小说集《翻浆》,散文集《倾诉》,共约一百七十万字;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白色和谐》也已杀青,交付北京出版社出版,不久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我之所以在本文的开头这样流水帐式罗列毕淑敏的创作成果,是想说明这么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毕淑敏不是靠那个媒体或某几个评论家“炒”出来的,而是凭着她的勤奋和韧劲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是以她的富有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的。当然,毕淑敏作为一颗文学新星在八十年代末中国文坛出现和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升起,也是自八十年代初生机勃勃的新时期文坛繁荣的表现,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仍然富有生命力的体现。 2 近年来,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躲避现实的倾向。不少作家不再关注现实生活的变革和在这种变革大潮中各种人物的命运,而醉心于写历史,写家族的变迁,写个人的私情或琐碎的私生活,出现了所谓历史化、家族化、私人化的现象。文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为此而担忧,呼吁人们注意扭转这种倾向。毕淑敏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都一直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变革,直面 社会和人生的,这在当前尤显得可贵。这也可以说是毕淑敏文学创作中一种可宝贵的现实品格。 如果从题材的选取来看,毕淑敏一步上文坛就在这么两种题材区域交叉进行耕耘:一是由《昆仑殇》所开始的军旅生活的回顾与开掘,一是由《送你一条红地毯》开始的现实生活的扫描和探测。前者以其凝重而壮美见长,后者以其敏锐而深刻引人注目。这两类题材的作品,无论是写已成为昨日黄花的军旅生活,还是写正在演变的纷纭的现实生活,毕淑敏都善于开掘其生活底蕴,表现出其时代精神,并刻画出一组组栩栩如生有时代气息而又有个性特征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近十年来,她正是在这么两个题材区交叉耕耘,取得一批又一批创作成果的。 藏北高原十一年的军旅生活给毕淑敏的创作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财富。继处女作《昆仑殇》之后,她又陆续发表了《补天石》、《阿里》、《君子于役》、《最后一支西地兰》、《转》、《不宜重逢》、《伴随你建立功勋》等一批中篇小说,从各个侧面反映那段生活,并进行深度不一的开掘。获得台湾《中国时报》第十七届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第一名的短篇小说《翻浆》,写的是一个女兵探家路上的一段富有戏剧性的遭遇,短篇小说处女作《西红柿王》写的是一位身经百战住进休干所的老将军种西红柿卖西红柿的经历,也可划入军旅生活这一类,其实写的是军地生活的交叉。这一类作品在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中占有较重的分量,往往以其生活积累深厚,人性开掘较深且具有壮美的审美品格而受到读者和论者的称道。当然,这类作品的写法和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昆仑殇》以凝重的笔调写那非常年代藏北高原上一次野营拉练部队穿过无人区时所酿成的悲剧,其浓郁的笔调和悲剧的气氛具有撼人的力量;《君子于役》则采用比较轻松幽默的喜剧笔调写一个饱含悲剧意义的故事——在一个高原师的留守处内,一批军人家属被当成战备物资一样严密地保管着,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阻挡的悲剧故事,此作并不太引人注目,较少评论,但其切入角度之新,人性开掘之深,风格之独特,在毕淑敏的小说中,在当代军事文学中,都是不应该被埋没的;另一篇同样不太引人注目但很值得注意的中篇小说《不宜重逢》,写的是出身于将门的女兵秦模苏同来自河南农村的部队放映员伊喜在高原上的一段朦朦胧胧的爱情经历,以及这种美丽的初恋由于门不当户不对而夭折,以及二十年后重逢时伊喜当上了常务副县长后的不能为秦模苏所接受的重大变化,这篇小说的内蕴是丰富的,耐人寻味的,笔调也相当轻松幽默,同样也是一篇不应该被埋没的当代军事文学的佳作。其余,如《补天石》和《阿里》这样的名篇,写的都是发生在藏北高原军营里美丽动人并且有点新意的爱情故事,其笔调是抒情的优美的,诗意也相当充盈。《转》写的是一个军人从参军到转业后的人生遭际,《最后一支西地兰》写一个从旧营垒过来的老军医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读来也都相当动人。概言之,毕淑敏的军事题材的作品,由于重视军人作为人的个体,注意写作为个体存在的现代军营里军人的个性与尊严,注意从各个角度深入开掘人性和用各种笔调写人性被扭曲以至被毁灭的各种各样的悲剧故事,因此具有新的认识价值和新的艺术风采;另一方面,这类作品由于生活积累丰厚,写起来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又由于切入角度多变,叙述笔调不一,于是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怎么写,毕淑敏的创作经验对我们似有所启示。